•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涂姓的渊源 二 涂钦

    涂姓的渊源 二 涂钦

    来源:tuny 的 博文   发表:涂念雅(tuny)   发表日期:2015-11-21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涂姓的渊源 二   涂钦


    “涂钦”,在《百家姓》中是指两个姓;涂姓与钦姓。在涂氏家族中,涂钦则被尊称为江南涂氏之始祖。

    有关涂钦的实物资料,只有“冢砖”一种;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江西丰城三坊一带(后名侯墓冈),发现带有“咸康三年岁在丁酉涂侯墓”十一

    字的冢砖。清顺治己酉(1669年),族人重修三坊之侯墓冈、清界址立墓碑时,又拾得有同样文字的冢砖一方;“砖脊阳文,字迹清晰,隶书园笔,古气盎然”。此砖曾为丰城甘棠涂氏俊公(筱塘乡北下村)24世孙、顺治丁酉科举人涂继昂珍藏于家中。

    有关涂钦的唯一文字历史资料,是东晋名臣王导为涂氏家族撰写的《晋侯封旧藏谱叙》 。

    跟据这些可信度较高的资料可知;

    1,涂钦生于“高平陵事件”前一年(248年),卒于咸康三年(337年),享年九十余岁。

    2,永嘉元年(307年)“随晋南渡”,涂钦时已六十余岁,当时东晋元帝、司马睿只有三十二岁。

    3,永嘉三年(309年)“出镇豫章”。

    4,建兴乙亥(315年)秋,“始举江东大族,侨迁豫章之塗舍村,而子孙定居焉”。

    5,建兴四年丙子(316年)仲冬既望,涂钦之孙、刑部江东司员外郎涂成,“携此谱以求叙”, 当时东晋名臣、四十一岁的王导与他“乃忘年友也”。

    6,“以功封新吴侯”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7,后人补写的“享年九十余,卒葬武阳港东,筑大墓塋一所,三祖并葬其中,空设土槨二十余冢”,更成为大家的疑点。

    历来涂姓家族,还根据族谱所载;建武元年(317年)东晋建国时的诰命云“惟卿戮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勋存社稷,封卿为新吴侯”。

    认定涂钦是以“扈跸南迁”封侯,不但有他担任过种种职务的推断,而且将封侯的时间推定为建武元年即317年。

    事实上当时的“扈跸南迁”,只不过是司马睿一次职务的调动。

    永兴二年(305)七月,司马越以西迎惠帝为借口,联络山东各方镇讨伐长安。临行前,他以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为他看守后方,并将司马睿所属青壮年人马,全部征调殆尽。

    永嘉元年(307)三月,历时两年的“陈敏之乱”得以平息,但是南方的“米布军资”,朝廷急需用来救患周急。此时{七月己未)、司马越接受了其夫人

    裴妃及琅琊王氏家族的建议;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等职,负责镇守建邺(今南京市)。

    从下邳古城,由陆路直到南京,不过300公里的路程,若由漕运经扬州到南京,也只有355公里,司马睿与其王府掾属以及王氏家族一行,居然费时五十九天,每天平均行程仅约十或十三里。即使这样旅游式的缓慢南渡,司马睿也没有将他的老母亲带上同行,显然他也以为这只是一次职务的调动。钦公虽然参与和组织了这次南下调动,但仅仅以此封新吴侯,于情理好像极不相符。

    司马睿的南下,对于琅琊王氏家族来说,则是王敦、王导、王旷等兄弟精心筹划的重要战略举措。

    首倡此议的王旷,此前为丹阳太守,曾与扬州刺史刘机同治秣陵,陈敏之乱后,二人皆弃官奔走。他们对晋末政局的分析、对江南状况的了解,好像比参与执政的族兄王衍要高出一筹。

    由于司马越专权跋扈,陵暴乖戾,洛阳政局,纷乱不堪。永嘉三年朱诞降汉,石勒乱华,被任命为淮南内史的王旷,战败于长平。司马越又征调建武将军钱璯和扬州刺史王敦,率军援救京师,钱璯不从,被迫举兵反叛,因而直接威胁到建邺的安危。为了站稳脚跟、开创基业,司马睿必须争取江南士族及其武装力量的合作。

    事实表明,钱璯及稍后周馥等人的反叛,只要有周玘、甘卓等江南大族的支持,很快就得到平定。但是威胁建邺安全的上游地区、江州的华轶、夏口的陶侃等地方当局,就需要很慎重地处理了。

    《孙子兵法》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要想开基创业,想要取得成功,必须

    用间,必须调用像伊挚、吕牙那样的智者去进行调研和游说。

    东海王司马越牧兗州时,华轶曾为留府长史,永嘉中、华轶才转为江州刺史。司马越想让他帮助讨伐“诸贼”,华轶则让陶侃率兵三千屯夏口,以为声援

    华轶在江州深得民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时天子孤危,四方瓦解,华轶有匡天下之志,对于洛阳朝廷,他从不失臣节。并说(我的物资供应);“

    若洛都道断,可输之琅邪王,以明吾之为司马氏也。”只要洛京尚存,我就不能听从司马睿的教命,除非有诏书给我。其忠心可鉴,就连率众屯彭泽的周访,也认为“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并准备改“屯寻阳故县”,以示“无嫌于相逼也”。

    陶侃则是刘弘一手提拔起来的的武将;刘弘为荆州刺史时,以陶侃为南蛮长史,让他先去襄阳讨伐张昌,功成之后,刘弘他说:我为镇南大将军羊祜参军的时候,羊公说我以后会坐到他的位置上,现在看来,你也必定会继承我的职位。非常看重陶侃。后来陶侃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刘弘在平吴之役(咸宁六年280年)时,曾为琅琊相,当时钦公三十二岁,应同为琅琊王府掾。

    陶侃与周訪,不但是相交已久的好友,还是儿女亲家。依靠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平民出身的浔阳军人陶侃,应当容易沟通。

    此时,永嘉三年钦公“出镇豫章”,应当是去进行调查、访问、游说等“为间者”的最佳人选之一,也是东晋王朝建国的关键部署之一。爭取到了陶侃的

    支持,应当是钦公工作两年后的主要成果;元帝得讯大悦,马上任命陶侃为“奋威将军,假赤幢曲盖轺车、鼓吹”,他的侄儿则为参军。

    还有华轶的下属、前江州太守卫展,他任南阳太守时、也曾是刘弘的下属,还是著名书法家卫瓘之子卫恆的族弟,也是书法家卫夫人铄的同族兄弟。游说像卫展这样出自高门大族的地方官吏,就必须增加工作的力度了。

    琅琊王氏家族也是以善书著称,王导、王廙、王旷都擅长书法,王旷还曾任丹阳太守。我以为,除了派遣王旷、王廙、王彬兄弟三人以外,应当还动员了不少江南士族、进行各种可能的游说活动。

    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大好时机;永嘉五年(311年5月),怀帝蒙尘于平阳,司马睿被推上了盟主的宝座,太尉荀籓还“表”请元帝加李矩(卫夫

    人之夫)“冠军将军,轺车幢盖,进封阳武县侯,领河东、平阳太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司马睿就迫不及待、名正言顺地、调集了所有可能调

    动的力量、开始讨伐华轶。结果是,当屯寻阳鄂陵的周訪,领兵一千二百与甘卓、赵诱共讨华轶,大战于湓口,在彭泽与华轶水军将领硃矩等激战的时候,卫展“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散”。大功告成,进展之快,连南康(属赣州)太守虞潭,北上行军到庐陵(吉安)时,“会轶已平”,没有赶上。

    按照“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的原则。讨平华轶之后,卫展成为“晋王大理”,建国以后为廷尉,负责司法工作。所有的武将

    都晋升了职位,并由王敦统帅、继续征讨杜弢。众多文臣、参军、丞相掾,除了王导作为主要谋划者和组织者,“以讨华轶功封武冈侯”外,其余纪瞻、

    贺循、顾众、陆晔、孔愉、庾亮、庾冰、王彬等均“以”或“预”讨华轶功封爵为乡侯、亭侯不等,王廙未封爵,是因为他早已以“豫迎大驾(惠帝)”

    ,封爵为武陵县侯,只增加了封邑。与司马睿亲近的涂钦,理应也以“讨华轶功”封新吴侯。

    回顾东晋建国之前,司马睿先后进行过五次封爵;永嘉四年(310年)三月平钱璯,十月平周馥,这两次讨伐封爵很少,与远在豫章的涂钦无关。建兴三年(315年正月)讨徐馥,只涉及江南周氏少数人。八月讨平杜弢,多系武将征战于荆、湘、粤等地域,都与涂钦无关。只有永嘉五年(311年),涂钦“出镇豫章”两年之后的讨平华轶,与涂钦有最密切的关系,以其对平定江州的贡献,司马睿在永嘉五年“以讨华轶功”,封他为新吴候,完全符合上述军事原则和历史事实。

    封爵诏书于建武元年(317年)东晋建国时补发,亦属情理之中。史籍不载,诏书隐秘,应当都是采取的保护措施,所谓“事莫密于间”,间谍的工作是

    很危险的;当时周訪所统厉武将军丁乾,就因为与华轶下属、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被周访收斩。同样王旷在长平兵败之后,就消声灭迹了,也可能是一种保护措施。直到永和十一年三月,王羲之在父母墓前曾誓言退出官场,并有《自誓文》传世,我们才知道王旷确实回到了江南。还有据《笔势传》说:王羲之十一或十二岁时,见到王旷枕中有《笔论》,窃而读之。按王羲之生于303年推算,则讨平华轶之后三年,即建兴二年(314年)之前,王旷已经在建邺闲居了。

    钦公卒后,后人为之“筑大墓塋一所,三祖并葬其中,空设土槨二十余冢”,应当同样也是一种防止报复的保护性措施啊!

    古往今来,像伊尹、姜尚、王导这样的历史名臣,虽然令人敬仰。但像涂钦、王旷这样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历史功绩,长期被人为地隐秘。这种淡薄名利,与世无争,只求贡献,义无反顾的高尚品德,同样也直得我们敬仰、继承和发扬光大。




    关于《涂姓的渊源 二 涂钦》的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