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关于湖北清华提出涂氏上古学术讨论的异议意见

    关于湖北清华提出涂氏上古学术讨论的异议意见

    来源:温州涂思贤   发表:涂秋亚(tqy)   发表日期:2017-06-15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一、《古蔺谱》为伪造嫌疑很大,此谱极有可能是民国时期伪造?因此,引用该谱文内容不可采信。

    关于《古蔺谱》是否属于民国时期伪造?这一问题本人曾对《古蔺谱》前后两种抄本提出质疑:

    1、《古蔺谱》记载:黄帝第二十五子名慎熙。据历史文献记载,在黄帝生二十五子中,只记有二十位名讳,却没有记载黄帝的第二十五子名叫慎熙。

    2、《古蔺谱》后抄本记载:慎熙是黄帝和元妃嫘祖所生末子。据《史记》《帝王世纪》载:嫘祖生昌意和元嚣。又据《姓氏略》载:嫘祖生昌意、元嚣、龙苗。文献中却没有嫘祖生末子慎熙?

    3、《古蔺谱》后抄本中,从慎熙公起,各祖均有婚配记载,与上古史考尚属不实?

    4、在《古蔺谱》中,本人还例出了三十多处的误序。由此可见《古蔺谱》中的谱文存有虚伪之作。

    在编修《国谱》时,本人曾提出《古蔺谱》后抄本的水份太多,若作为《国谱》主要源流编入,易引起后人的疑虑?因此,并提出以前抄本作为主版源流比较合适的意见,当时没有采纳。

    前抄本是宋元祐进士涂绣公,在公元1086年创修,后经明初时期涂策公重修。涂绣公的原稿已经无法寻到,现留存的是贵州再良老宗亲提供的《古蔺谱》前、后两种抄本。两抄本记叙的涂山氏上祖名讳都是一样的,但在各祖的出生年间,登位年间、年数及寿令上,两者则完全不同。

    后抄本可实是民国时期,古蔺人涂启远先辈,化费二十余年的心血,将宋涂绣公的前抄本进行改编。主要原因是对黄帝二十五子是元妃嫘祖一人所生,还是由多妃所生的论点上,产生认识

    不同?涂绣公认为,黄帝二十五子系多妃在17年之中出生;启远公认为,黄帝二十五子系元妃嫘祖一人所生?并且记叙了嫘祖每隔二年生一子,第五十年生慎熙的荒唐认识。这明显属于虚造之作。本人曾撰文论述,这里不再讨论。

    《古蔺谱》前抄本是由宋代涂绣公创修,与明初时期涂策公续修,两位先辈都是博学多才,

    对谱学的严谨可想而知。在《国谱》出版之后,本人收到了《宜宾谱》,它相对《古蔺谱》前抄本而言,还更全面,更符合实际。该谱中专门在宋代就有涂姓五百多人的记载,特别是征公第七世先伯公:在南宋钦宗元年(公元1126年)丙午冬,携眷迁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星子口落业。他的子孙世居在瓦屑坝,瓦屑坝这一地点为我们江西填湖广的无头源流提供了寻根资料。

    这里我顺便提一点,宋进士涂绣公创修的《涂姓同宗本宗世系》即今《古蔺谱》前抄本,其中,在涂山国820年的君主年间里,在大禹治水之前,涂山国君主年辰缺了60年,这一重大发现,给我们证实《王导序文》中的“唐虞涂水大夫”提供了依据!为《温州梅头谱》上的朴公之父混甲公提供佐证!

    王导是晋代人,涂绣是宋代人,《梅头谱》则首创于1824年,若是伪造,他们相距一千五百多年,如何知道“唐虞涂水大夫混甲公”?若不是祖上传下,难道是梦中所托吗?

    因此,本人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真实的记载了祖上留下的宝贵资料。《王导序文》及宋涂绣公的谱,虽有些地方存在水份,但其中很多资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古蔺谱》前抄本及《宜宾谱》,虽在某些地方有虚构现象,但大部份是真实的。我们作为谱学的研究者,不能单方面地看到某些地方有虛假,就全盘否定它的真实性!应该取其精华,学会

    懂得谱学的发展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修谱的内容,才能显露谱学的功底。

    谱始于唐,从唐代欧苏宫廷造谱,宋代明间统谱,至明清盛行。各姓氏族谱中,为了提高门阀,显示尊祖敬宗的愿望,谱中那些穿黄袍,戴红冠的屡见不鲜,那些谱有几部是真实的?这就是中国历代的修谱风气!

    当然,今人修谱不同于古代,那时期修谱之人为了奉承朝廷,保住乌纱,闭门造车,乱编乱套,贻误后人。今人修谱,对谱学的严谨,实事求是,证据为先,绝不虚造。

    修谱的关键在于时间点问题,你说15岁一代可以,或说50岁一代也可以。如果没有年间记,载,那只是一本糊涂谱。

    纵观涂氏修谐,在明代涂世叶公编修的“四十八团”谱,将有记载的上祖年间去掉,编成了《涂氏大成宗谱》。在这次全国联谱中,亦遵循了世叶公的“高明手段”。闲话休说,免的得罪高人,我们后辈只能说老前辈您们辛苦了,您们为了涂氏已经尽心尽力了,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资料。



    二、关于《王导序文》亦是后人伪托的?

    关于《王导序文》,本人曾在《国谱》卷一中发表文章,综观其中内容,除落款的官爵及年间有误外,其余的文字看不出有虚假的地方。

    若说后人伪托,我不相信!钦公所封“新吳侯”,是王导序中首先提出的,还有钦公孙涂成在公元337年涂氏第一次修谱中的《晋旧藏谱叙》,而后有宋代涂节、涂壎、正脞等公都提及“新吳侯”钦公。如果《王导序文》是伪托的?那么“新吳侯”是如何来的?如果没有《王导序》,那有“新吳侯”!


    依据《王导序》的落款年间317年,序中却将钦公死于334年的事记在序内,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落款年间是错误的,难道这个伪托的涂氏上祖,真的糊涂到连年间都不会推算吗?但本人认为,依据《王导序》中的行文内容,能撰写公如此钦公之前的涂姓源流谱文,清清楚楚,说明伪托之人并不糊涂。

    关于湖北涂凤书先辈对《王导序文》的怀疑,他仅指出落款年间和官衔不符,对序中的源流内容却没有提出异议,应该说对序中的内容是认可的。这与笔者的认识是一样的。


    三、关于西北涂氏也应是伪命题探讨。

    关于西北涂氏的命题,是钦公出镇豫章之后,官封新吴侯,三世涂成公率江东大族侨居南昌涂舍村。从那以后涂氏族谱上开始有了“东南之涂”。

    西北涂氏的来历,是上古塗山氏族经过了夏、商、周、秦、汉,三千多年,居住在以怀远塗山为中心的淮河流域一带,顽强的生存下来,渐续发展,居住地不断地扩大延伸。传至朴公支下第七十九世孙名钦,在晋永嘉三年由祖地安徽怀远塗山,随琅邪王司马睿南渡江南,出镇江西,封新吴侯,遂家豫章塗舍村,开东南涂氏之祖,故后人谓:“东南涂氏始自钦公”,上溯朴公,下至先、允、光、廙等支派皆称为东南之涂,家谱曰“豫章郡涂氏”。

    何谓西北涂氏?实指相对钦公东南涂氏而言,原非有西北涂氏之称,乃是后人为了支派之别,涂塗之分,地域之变迁,以钦公世系源流称为东南之涂;将上古汾皋公乃至亥昌公一支称之为“西北塗氏”。依据《古蔺谱》记载:上古汾皋公系东南始祖朴公之弟,传至第六世伯恢任国君时,在夏帝孔甲二年塗山国被昆吾国所灭。继有长子孟消开创涂姓本宗同宗世系,衍传至七十三世亥昌与钦公分支衍派,始有南北涂氏之分。亥昌公传至二十世孙名琪生三子,长子徽公和三子徵公世


    居三吴之地,次子徹公外走豫章。后因孟消第一百零六世名涂节,官至御史中丞,因明洪武十三

    年胡惟庸谋叛连累受害,法罹宗族,徹公支下大多逃入西北避难?现亥昌公支派大都居住在西北地区,故后人又谓之为“西北之涂”。


    关于“西北涂氏”在全国涂氏族谱及历代祖先文献中早有记载:

    1、《涂氏大宗谱总源流序》记载:及永嘉之乱,新吴侯钦随晋南渡,迁家于豫章,去土为涂而居武阳港东。自是塗山氏之后,凡有二姓,大抵在西北者皆塗氏也;东南者皆涂氏也。

    2、《桐冈涂氏族谱》记载:“……钦公由西北而迁东南,是为东南之涂别为西北之塗之始,而公亦由此被尊为江右涂氏鼻祖”。

    3、《官溪厚田涂氏族谱·钦公纪略》记载:“钦公为江西涂氏鼻祖,即属东南支派之大宗”。

    4、《平原涂氏族谱》记载:“西北塗山支派,应未去土为塗,而晋新吴侯涂钦之迁,自以东南涂氏之祖。

    5、《宋涂壎序》记载:“自是塗山氏之后,凡有二姓,大抵在西北者皆塗氏;在东南者皆涂氏也。”。考高力士所撰爱州刺史涂府君碑称,江州刺史晓;正议大夫上柱国元琛序其所居,则曰自豫章而封九真,元微之所录,塗山甫有庄一十九,所宅四十二所,乃在梓潼。由是而言,塗氏在西北,涂氏在东南坦然明矣!

           综上所述,东南涂氏和西北涂氏的由来起于钦公南迁,创立豫章郡涂氏之始。东南之涂上溯朴公下至钦公派系;西北之涂上溯汾皋公,下至亥昌公派系。两大支派同系出上古塗山氏慎熙公之嫡脉,黄帝正宗之胄室也。


    四、关于西北涂氏与东南涂氏的“分水岭”是“去土从水”。

      “去土从水”的论点,是从钦公迁东南豫章说起,钦公的塗去土姓涂,这有丰城侯墓冈钦公墓砖可以证实,钦公姓涂。

    在钦公之前笔者曾撰文说明,钦公之前的东汉已有涂姓存在,并不是钦公所改。但据部分族

    谱中传言钦公是“去乡别土”,并不是“去土从水”。

    “去土从水”的论点,来自涂氏“因水得姓”。这必须从涂姓的族源说起:

    涂姓的族源主要有二种说法,一是出于封国涂山,其子孙以所封之国为氏而姓于涂山氏,而后改为涂氏;二是涂姓族源出于涂水,后子孙以所居之地因水为姓。

    关于第一种说法,全国大多数族谱中记载基本认同涂姓是封国涂山而得姓的,其依据有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涂姓者,塗山氏之后”。《姓氏族谱笺释》中亦记载:“系出塗山氏,晋新吴侯涂钦渡江南至豫,为东南涂氏之祖”。

    关于第二种说法,涂姓为什么源自涂水?

    依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洪州人,以水为姓”;《通志•氏族略》亦记载:“南昌洪州有涂氏,因水为姓”。

    有学者指出涂氏因水得姓的水,指的是古之涂水,唐时改涂原作滁,即今滁河。还有学者提出“由于涂姓的祖先居住在涂水之旁,故而以水为姓。上溯至春秋时,鲁昭公二十八年,知徐吾封为山西榆次的涂水大夫,涂氏以水为姓”的说法。


    涂姓“因水为姓”确实源出有典。据温州《梅头涂氏族谱》记载:在上古唐虞时期东南始祖朴公之父名昌公,封于塗山涂水大夫混甲公。晋王导序文曰“一曰唐虞涂水大夫,封于塗山,子孙以所封之国为氏”。宋进士涂绣公亦提出“涂姓蔚起灵昭涂水,远垂瓜瓞之芬芳”。

    因此,上述资料都提出了尧帝陶唐时期的“涂水大夫”叙述。据此,涂姓源自塗山,系出涂水,子孙以国为姓,或以山为姓,或以水为姓,皆指上古塗山氏。至于后人对“涂水”的不同理介,认为是居住在涂河两岸的涂姓族群以水得姓。有的还认为是春秋时期,被封于山西榆次的知徐吾为“涂水大夫”,涂姓是他的后裔,这些说法都无确实证据。因此,涂姓“因水为姓”实是典出陶唐塗山氏涂水大夫。

    “去土从水,因水为姓”的说法,起于宋代郑樵和章定,他主要依据涂姓居住在淮河两岸涂水之旁的涂姓族群,因水为姓。这种说法与涂氏的历史不相符合。因此,“去土从水”不是西北涂氏与东南涂氏的“分水岭”。而西北涂氏与东南涂氏的“分水岭”是东南始祖钦公的“去乡别土”。两者含义不同,不可混同。

                                                                                                                                                 公元二0-七年六月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开发区海城上涂村  涂思贤谨识







    关于《关于湖北清华提出涂氏上古学术讨论的异议意见》的评论
    涂成煜(tchy)  2017-06-23 10:53
    宗亲辛苦了! [回复]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