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思贤摆谱:试谈忠公序的迁徙与上祖关系

    思贤摆谱:试谈忠公序的迁徙与上祖关系

    来源:温州涂思贤   发表:涂秋亚(tqy)   发表日期:2017-08-17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试谈忠公序的迁徙与上祖关系

    《忠公序》曰:“始由寿春而徙江西;继由江西徙江东;由江东而返豫章徙宜黄;由宜黄徙筠州;由筠州而徙新吴”

    一、先列出钦公至忠公的直系源流

    1钦公一2宠公一3成公一4璩公一5毓公一6仁公一7隆公一8富甲一9高公一10昌期

    11蘖公一12艾师一13寅公一14晓公一15嗣辉一16善轸一17元琛一18洪朔一19庆公

    20十一承事一21十五承事-22昉公一23文燮一24羔公一25厚公一26忠公。

    二、关于各上祖的迁徙记载:

    1、钦公:原藉怀南寿春,公元307年随晋南渡,至建邺。309年出镇豫章。317年封新吴侯,遂家豫章涂舍村;新吴之冯川。

    2、宠公:原藉怀南寿春,随父过江东。

    3、成公:原藉怀南寿春,公元315年,由江东率大族侨迁豫章涂舍村,子孙定居。

    4、璩公:据谱中记载:由于东晋末年,恭帝司马德文世衰,南北交战,诸侯分立,乡村焚毁,涂氏宗谱灰烬,成公以下世次残缺。无迁徙记载。

    5、毓公:大部分族谱记载无毓公。无迁徙记载。

    6、仁公:关于仁公有否避乱江左的探讨:

                在全国大部分涂氏族谱中没有记载仁公避乱江左之说,惟《安远涂氏族谱》和《温州涂氏族谱》《松湖湾溪涂氏族谱》记有仁公避乱江左,其后裔住百余年始归豫章。但全国大部分涂氏族谱中记载了仁公的第四世玄孙,告公字昌期,在南朝武帝四十七年(公元548年),侯景反于寿阳,引兵南渡建康(今南京)属地时,昌期公携全家归豫章涂舍村旧居。但据《奉新谱始迁袓克复公传》载:“至昌期,因侯景作乱,攻陷建康,公携眷避居江左,寇平,追念祖宗坵墓俱葬冯川之左,竹岗山之原,圻回筑室其右,遂名易里”。这里是指昌期公避乱江左。《椿荫草庐》称仁公幼时随父避难江左。考昌期公以上源流除三世祖成公从江左乔迁豫章涂舍村后,惟有仁公记有复迁江左的记载,以上资料说明了仁公有避乱江左的可能,否则昌期公如何复归豫章涂舍村。这里需进一步考证昌期公有否避乱江左?

                笔者认为侯景在南朝武帝四十七年(公元548年)反于寿阳,引兵南渡建康(今南京)属地,若昌期公原居住在豫章之新吴,为什么反而避乱于战争之地的江左呢?这道理不通。只有昌期公原居住在江左建康(今南京)属地,在侯景攻陷建康时,昌期公携全家归豫章涂舍村旧居,这才符合逻辑。因此,依据忠公序,可以认为仁公有避居江东的可能性较大。

    7隆公:夫妇合葬新建白马洲。全国涂氏族谱无迁徙记载。惟《台湾谱豫章堂世系》称隆公迁居新建县。《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1994年柏涛撰:龙公(即隆公)迁居新建县?笔者认为,如果隆公有迁居新建,其曾孙昌期从江东迁豫章。那么,又是那一上祖从新建回迁江左呢?因此,本人认为,隆公没有迁居新建。

    8、富甲:无迁徙记载。

    9、高公:全国大多数族谱缺高公一代,无迁徙记载。

    10昌期:讳吉。在全国大多数涂氏族谱上记载,昌期公在南齐武帝钦赐进士,至南朝武帝四十

    七年戊辰(公元548年),侯景反于寿阳,引兵南渡建康属地,民无安处,乃挈全家

    归豫章涂舍村,子孙定居。

    11蘖公:居豫章。无迁徙记载。

    12文师:居新吴竹冈山,今即奉新。

    13寅公:夫妇合葬抚州宜黄石麓山。是否有隐居宜黄石麓。

    据《福建谱》称寅公在唐贞观(627一649年)间迁居宜黄石麓问题:

                在全国涂氏宗谱中大都记载是寅公葬宜黄石麓仙山之寨。没有记载迁居石麓。仅有福建谱记载寅公在唐贞观(627一649年)间迁居宜黄石麓。因寅公生于唐乾封丙寅(666年),说明《福建谱》记载年间不符。《波阳泗溪坽序》载:文师之子寅避乱迁抚州宜黄。以《靖安谱》元琛公条下记载:念高大人寅公笃学高隐,勋业未著,常携二子洪肱、洪朔,扫墓石麓。构有享堂,为行止休憩之所间,尝流连栖息,经年累月周旋而不忍去。殁葬宜黄石麓,后人称石麓公。《波阳泗溪坽序》:寅公避乱迁抚州宜黄。《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1994年柏涛撰:笔者认为寅公虽无常住石麓,但有隐居宜黄石麓的事实。

    14晓公:《高安谱大唐实录》:徙居豫章。

    15嗣辉:《奉新谱》《靖安谱》复迁新吴狮子山前汉玉保。

    伯嘉:居新吴冯川今冯田,登高后龙山。

    16善轸:《南昌谱》《靖安谱》《梅头谱》《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世居豫章。

    17元琛:《桐冈谱》:于中唐时家豫章。《涂姓史话》:元琛于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由豫章迁莲湖,故高安尊为一世祖。《靖安旧谱序》:以正议大夫播德泽于唐室者元琛公也。筠北之族源出元琛公分莲湖。《莲湖谱》明成化五年旧谱彦辉序称:筠北之族源出元琛公分莲湖,

    18洪肱:居豫章。《莲湖旧谱》乾隆29年谱序称:莲湖始基于洪州冯田,洪肱公于永贞元年(公

    元805年)为土寇剽东避乱徙筠北岐山笙竹窝,即今之莲湖,是为莲湖始祖。《南昌树

    义堂谱》涂氏各支源流纪略:洪肱公为筠阳郡莲枫之世祖。《明雷礼序》:琛生嘉,

    嘉之长子曰宏,字大鸣,再迁宜黄石麓仙山之寨上。      

    洪朔:《横江谱》百顺堂:徙奉新渣村南岗。

    关于洪朔公有否迁徙奉新渣村南岗的问题?笔者认为,洪朔公是忠公上祖,忠公序中说

    19宏公:《北望谱》《南昌谱》《长汀谱·大事概要》《梅头谱》《绵里谱》《丰城谱》《桐冈谱》《唐处士宏公墓志铭》《云阳涂氏旧谱序》《台湾大事概要》《莲湖谱》《靖安谱》《丰城甘棠谱》《宋演公序》《江州世义堂谱》《明雷礼序》等载:唐乾符广明间年四十,黄巢陷洪州,避乱徙南丰。至唐季,迁居宜黄待贤乡之苍源。

    19庆公:迁居高安。《靖安谱》迁居高安。《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庆公。世居豫章。

    20先公:侨寓闽城,驻于东阳。

      允公:随父迁南丰。

      光公:徙居邵武。

    十一承事:居豫章徙居高安。

    廙公:后因五季兵乱,卜居邑南四十里诏贤乡之金台山。《江西通志》:涂廙南昌人。《横江

    谱》居豫章。乾符间因黄巢陷洪州,避乱隐居丰城。《中结际盛公支下分迁述略序》隐

    去城南四十里而遂家焉。《云阳涂氏旧谱序》:挈家隐处于城南之涂舍村。《云谱纪

    略》:迁涂舍村。《万姓通谱》:涂廙南唐人。《湖北广济谱》:遂以南昌为家居焉。

    《椿荫草庐》宋军扰其乡井,是时从侄汉,居宜黄之待贤乡,因往就之,以避难未几,仍归南昌。

    21十五承事:居高安。无迁徙记载。

    22昉公:居高安乱花堆(今郭奉)。无迁徙记载。

    23文燮:居旌义乡乌泥港村。无迁徙记载。

    24羔公:无迁徙记载。

    25厚公:居乱花堆今郭奉。无迁徙记载。

    26忠公:原居豫章,晚年由豫章迁徙莲湖。

        依据上述钦公至忠公的各上祖迁徙记载,对忠公序中的迁徙叙述分析如下:

    三、忠公序迁徙叙述:

    1、始由寿春而徙江西:

          寿春是钦公、宠公、成公的祖藉。依据谱记:公元307年钦'不随晋南渡,至建邺。309

    年出镇豫章。317年封新吴侯,遂家豫章涂舍村;新吴之冯川。公元315年,成公由江东率大族侨迁豫章涂舍村。这就是始由寿春而徙江西。

    2、继由江西徙江东:

          第三世成公之后,因宗谱散失,四世璩、五世毓无迁徙记载,只有第六世仁公由豫章避居江东、住百余年复归豫章。所以,从江西徙江东者是仁公。

    3、由江东而返豫章徙宜黄:

          自从仁公避居江东,第七世隆公,虽有部分族谱记为迁新建,但由于第八世富甲公及第九世高公没有迁徙记载,而且,全国大多数涂氏族谱记有第十世昌期公,在南朝武帝四十七年戊辰(公元548年)侯景反于寿阳,引兵南渡建康属地,民无安处,乃挈全家归豫章涂舍村。因此,由江东而返豫章者为昌期公。

    4、豫章徙宜黄:

          第十一世蘖公无迁徙记载,第十二世文师公又居新吴。第十三世寅公,坟葬在宜黄石麓,部分族谱记载有隐居宜黄的记录。由于迁居宜黄记载的只有第十九世宏公偕弟寅和子允公避居宜黄,以及廙公,在宋军扰其乡井,是时从侄汉,居宜黄之待贤乡,不多久,势局稳定,廙公复归豫章。除此之外,其他上祖均没有迁徙宜黄的记录。因为,宏公、允公、廙公皆不是忠公直系上祖。所以,忠公序中豫章徙宜黄的只有十三世寅公。

    5、由宜黄徙筠州:

          第十三世寅公隐居宜黄之后,第十四世晓公居豫章,第十五世嗣辉复迁新吴狮子山前汉玉保。第十六世善轸,第十七世元琛,第十八世洪朔均居豫章。第十九世庆公及第廿世十一承事由豫章徙筠州。

          宜黄历史沿革: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又析崇仁地置宜黄,隶抚州。3年后,即武德八年,复并入崇仁。从武德八年至宋乾德五年(公元625~967)宜黄未置县。其时州郡建置时有变化,但宜黄地属崇仁,隶抚州不变。

    6、由筠州而徙新吴:

          从第廿世十一承事徙筠州之后,第廿一世十五承事,无迁徙记载。廿二世昉公:居高安乱花堆(今郭奉)。廿三世文燮:居旌义乡乌泥港村。廿四世羔公,无迁徙记载。廿五世厚公,居乱花堆今郭奉。廿六世忠公原居豫章,晚年由豫章迁徙莲湖。

    忠公所序的由筠州而徙新吴,从庆公和十一承事迁居筠州后,则没有上祖转迁新吴的记载,依据新吴历史沿革,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分海昏、建昌两地,设置新吴县,县治在今会埠故县,属豫章。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县衙由故县迁至冯川。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吴把帝位让于唐,为避嫌,遂更新吴为奉新。忠公写序是1053年,新吴已改为奉新。从忠公写序至公元943年新吴改奉新,有一百十年,我们可以想象出至少三至四代,因为,忠公高祖昉公有兄弟二人,长兄晙公:居莲花堆(今绿赤),弟昹公居百花堆(今桂塘)。所以,只有忠公曾祖文燮公从筠州迁新吴。当时新吴属豫章所辖。因此,忠公晚年时又从豫章徙筠之莲湖。

          从上述的忠公序迁徙过程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忠公当时高安涂氏的老谱上所记载的上祖名讳。

    四、忠公序五十五世中存者23世上祖

    1、始祖周代实公。

    2、汉初接西晋7代,西汉有挥公、嘉公、彦公;东汉有祐公、禅公和恽公、蒙公;三国时期有朝玉公。这七代上祖应该是忠公当年在谱上看到的。

          以上7代加上实公共8代

    3、钦公至文燮公世系15代存者上祖;

    ⑴、钦公。⑵、宠公。⑶、成公。⑷、仁公。⑸、昌期公。⑹、蘖公。⑺、寅公。⑻、晓公。⑼、元琛公。⑽、洪朔公。⑾、庆公。⑿、十一承事。⒀、十五承事。⒁、昉公。⒂、文燮。

    五、钦公至文燮公缺十一世的原因分析:

    ⑴、钦公第四代璩公及第五代毓公,依据大多涂氏族谱上记载此俩公失考。因此,推测,忠公看到的老谱上无此俩公。

     

    温州涂思贤撰文   公元二0一七年八月十七日


     

    关于《思贤摆谱:试谈忠公序的迁徙与上祖关系》的评论
    江西赣州涂佐伐(江西赣州涂海军)  2017-08-17 13:04
    分析有据,透彻,往下也是顺藤摸瓜了 [回复]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