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思贤摆谱:关于文中公与黎川西城乡嘉猷公源流讨论

    思贤摆谱:关于文中公与黎川西城乡嘉猷公源流讨论

    来源:温州涂思贤   发表:涂秋亚(tqy)   发表日期:2017-10-17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黎川西城乡南宋嘉猷公源流考证。

    经查嘉猷公是丰城甘棠俊公之裔,他与宜黄允公之裔蒧公是什么关系?嘉猷公与甘棠同一年代,同一辈份的嘉字辈,雁行为细字是何关系。持南公又与甘棠的南字辈是何关系。结论是嘉猷公和持南公父子系出甘棠钦公第二十八世元让公位下。证据确凿,源流认定。

    依据《江西黎川西城涂氏族谱》以下简称《西城谱》记载:迁始祖扶南公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原扶南公打算前往闽省,在途中悉知族房百一祖,任总督团练都指挥使,镇守杉关,落籍新城,扶南公投亲而来新城,居于西城。扶南公其父嘉猷,行细二。祖父蒧公,登南宋绍兴丁丑(公元1157年)王十朋榜特奏进士。曾祖正胜,高祖大任。

    从上述《西城谱》记载中,扶南公系出宜黄五桂中大任公之支派。据《宜黄谱》记载:大任公生子正胜,正胜生蒧,蒧公生文中,文中生声伯。据此,《西城谱》与《宜黄谱》比较,在蒧公生子上,《宜黄谱》称蒧公生文中,《西城谱》称蒧公生嘉猷。那么,《西城谱》中的嘉猷公是否就是文中公,或是文中公的兄弟,这是问题的关键,需作进一步调查考证。

    查《宜黄谱》蒧公生文中,文中生声伯,声伯公后裔失考。今《国谱》据福建泉州涂氏介绍:大任公之子正胜公,在任泉州府剌史后,任满止居泉州,正胜公在泉州有曾孙涂崇安,其后裔系出正胜公之支派。目前,崇安公吊在正胜公之孙声伯公位下。

    今考《西城谱》记载蒧公生嘉猷,而嘉猷生扶南。由此,嘉猷公不是文中公,也可能就是文中公的兄弟。那么宜黄谱中为什么蒧公位下没有嘉猷公记载呢?难道是嘉猷公后人认错了祖或有其他原因。今笔者依据嘉猷公的序行内容称,号行细二,生子二:持南和扶南。本人在整理江西省丰城市甘棠东岸《涂氏族谱》时,发现钦公第二十八世承立公支下的钦公第三十世字派有“嘉”字辈,其雁行为“细”字。在“嘉”字的下一代却是“南”字辈,丰城甘棠的此一字派与黎川西城涂氏的字派正好吻合,而且,嘉猷公和扶南的钦公代数及年间亦均相符合。因此,笔者认为,黎川城西的嘉猷公和扶南公父子源流,系出丰城甘棠承立公派下。其理由如下:

        一、丰城甘棠承立公支派调查:

    钦公第二十八世承立:是宜黄五桂大琳公的第三子。因丰城甘棠俊公支下第六世孙伸公无嗣,鞠大琳公三子承立为嗣。承立公生三子:元让、元真、元济。元让后裔失考。元真生三子:长子光亨,字嘉美,行细五,次子大用,字嘉器,行细七;三子一夔,字嘉言,行细八。元济公亦生三子:长子光显(字行无载);次子一龙,字嘉瑞,行细九;三子一忠,字嘉骊行细十。此外,甘棠伸公之弟贵公又名正泰,出继朗公支下演公为嗣。正泰公生昭立和胜立(与承立公同辈);昭立生二子:元和及贞和。元和无嗣立元济三子一忠为嗣。贞和生子三:长子泰昌,行细三;次子泰荣,行细四;三子泰贵,行细六。在上述《甘棠谱》中,钦公第三十世的雁行细字辈有十位兄弟,除元济长子光显无雁行外,惟缺细一与细二公。若光显公的雁行是细一,那么只有细二公失考。

    今黎川城西的迁始祖嘉猷公行细二,正好就是甘棠谱中所缺的嘉字辈中的细二公。众所周知,雁行是根据族房兄弟中,以出生年间先后而定的。而且,嘉猷公的“嘉”字辈也与甘棠同辈字派相同。由此可见,黎川城西的嘉猷公行细二,系出甘棠的理由完全吻合。这是证据之一。在《甘棠谱》里,承立公长子元让公后裔失考,笔者认为,新城嘉猷公的雁行细二,应该是元让公之子。

    二、黎川城西的迁祖扶南公,字子正。是钦公第三十一世,父嘉猷。查《甘棠谱》钦公第三十一世:嘉器生斗南、鹏南;嘉言生少南、子方、子秀;嘉瑞嗣子直南;嘉骊生子子南。而黎川城西的嘉猷生子持南和扶南。其中“南”字派亦同甘棠字派一样。而且,扶南公字子正,却与甘棠谱的子方公和子秀公字辈相同。

    关于扶南公的雁行六二问题调查。《甘棠谱》载:澄阳行五三;奉阳行五六;少南行六十;斗南行六一;升之行六三;鹏南行六四;潮阳也行六四;会之行六五;子秀行六六;子方行六七;庆阳行六八;子南行六九。其中,少南行缺据推行六十,持南行缺据推行五九。上述《甘棠谱》中正好缺六二公。因此,扶南公行六二,又符合《甘棠谱》中的雁行六二公。而且,扶南公的墓葬泉源坑,经查却是丰城广丰乡的泉源坑,与族弟鹏南同葬一山。扶南公的资料符合,又是证据之二。

    :

    三、关于扶南公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的原因调查:

        依据扶南公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笔者依据扶南公之父嘉献的雁行细二推算。据《甘棠谱》记载:细三公名泰昌,生于宋绍兴辛酉公元1141年;细四公名泰荣,生于宋绍兴丙寅公元1146年;细六公名泰贵,生于宋绍兴庚午公元1150年。以此上推细二嘉猷公,约生于宋绍兴九年己未公元1139年。嘉猷公以32岁生扶南,那么扶南公约生于公元1171年左右。扶南公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时四十多岁。

    再依据甘棠谱中的同辈子方和子秀公的出生年间记载:子秀生于宋孝宗淳熙庚子(公元1180年)。子方生于(公元1183年)基本与扶南公出生年间接近。那么,扶南公为什么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呢?    依据《甘棠谱》中的同辈斗南生四子失传;鹏南生三子失传;少南失传。又据《甘棠支谱述略》载:子秀长子建仲,因兵变徙居宁州,次子和仲徙建昌万石庄。这说明当时甘棠涂氏这一代,在这一时期遭遇了灾祸,这与扶南公避隐新城的原因和时间上就符合逻辑了。

         上述调查,城西嘉猷公和扶南公源流,在时间、代数、字派、雁行等均相符合,二重证据确凿。

         四、关于扶南公本来打算去福建,后因百一公为新城团练使,镇守杉关,扶南公投亲百一公门下而居新城城西的问题调查。

         依据《新城高岭谱》记载:百一公:始祖新城祖也。南昌谱曰:行十一,讳址,字德卿。宜黄谱曰:讳坦,字伯高。然今不可考也。姑传疑焉。公生宋政和辛卯(1111年)正月初六日。原籍进贤来新城为团练使,因观山水环秀遂家焉。《新城高岭源流序》:若夫吾宗宋绍兴中,百一府君由进贤来为团练使,镇守杉关,人皆德之,因家于此。让字允兴,数传于十一公字德卿,来镇杉关,遂家新城不可考。沂胜生坦字伯高,迁新城,坦与十一名号殊称。迁祖实新吴侯二十六世孙也。

         依据《新城高岭谱》记载中,百一公生于宋政和辛卯(1111年),而扶南公约生于公元1171年左右。扶南公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时百一公已有九十多岁。

        据《甘棠谱》记载:立中公是直南长子(注:直南是扶南公族弟),生于宋宁宗庆元戊午(1198年)。扶南公在宋嘉泰(公元1201-1204年) 间避隐新城时,直南之子立中(行百一)  还只有三至六岁。以此说来扶南公投亲的是前者百一公,生于公元1111年。那么,立:中公为什么别名亦行百一呢?这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这就出现了百一公的源流探讨问题。笔者另有文章讨论新城百一公和立中公的源流探讨。

    二关于嘉猷公吊在蒧公位下的原因分析:

        依据《宜黄谱》记载:蒧公生文中,文中生声伯,声伯后裔失考。那么,甘棠的元让公之子嘉猷为什么吊在蒧公位下呢?笔者认为,其中肯定存在某种内在的渊源或者后人不知嘉猷公是甘棠茶园人,寻不到源流误接其蒧公位下?

    1、  蒧公系出大任公之孙,而嘉猷则是大琳公之曾孙,他们都是济公支下,同属一族的叔侄关系,有可能蒧公生子文中后,又鞠子侄嘉猷兼祧香火。这一推理可能性最大,也比较符合逻辑性推理。

    济公一大任一正胜一蒧公一文中一声伯

                              嘉猷一持南

    扶南

            大琳一承立一元让一嘉猷

    2、  扶南公的后人,不知道嘉猷祖是甘棠茶园巷(今丰城市白土镇科里村) 人,后人将嘉猷公吊在了蒧公位下。

          笔者认为,关于嘉猷的源流归属问题,虽然嘉猷公经过详加考证,确认源出甘棠俊公之裔,但它毕竟吊在蒧公位下有近八百年的历史。笔者个人建议,承认事实,遵循祖训,认祖归宗,两支同祀,以慰历代祖宗于泉下矣!

    关于百七公的序文记载:“谨按源流迁自宜黄。生当南宋绍兴间也。后金人发难,民不奠居而艰相口。……以孑然一身,不惜远遁,其来新城,而家于茶溪者”。依据百七公的这段序文,百七公生于南宋绍兴间,在金兵入侵中原,民不聊生,百七公孑身避难,途经建昌而来新城,落藉茶溪。

    首先,确定百七公是否生于南宋绍兴间?绍兴年号是南宋高祖赵构,元年公元1131年至1162年。金兵攻宋是天会三年公元1125至1139年宋、金签订和约。据此历史背景,估计百七公生于绍兴元年,在七、八岁时,金兵发难,形势所迫,不惜远遁,孑身出逃,其来新城。那么,百七公真的在绍兴时避居新城吗?不然!:

    依据《黎川城西谱》扶南公条下记载:“公在宋嘉泰(1201一1204年)间避隐新城之西”。从扶南公的序文中与百七公的序文中出现自相矛盾。扶南之子百七公在绍兴间(1138年左右)徙新城;而父扶南公反在嘉泰(1201一1204年)间避隐新城。为什么百七公的序文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笔者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同在新城的立中公源流里记载着“百一公生于公元1111年,在建炎(公元1127一1130年)间,为新城团练使,遂居新城。”由于百七公的后人认为,百七公与百一公本是同辈,称为堂兄弟。既然,老谱上记载百一公在建炎(公元1127一1130年)间来新城,那么,百七公也肯定在绍兴间(1138年左右)徙新城。

    他们不敢将扶南公的序文删掉,这就出现了父子迁徙年间的错误会!事实上,百一公有二位,前百一公生于公元1111年,在建炎(公元1127一1130年)间,为新城团练使,由进贤遂居新城。而后百一立中公生于公元1198年,在南宋嘉泰(1201一1204年)间,由丰城甘棠茶园巷随伯父扶南公避隐新城。据我推测扶南公来新城时百七公刚出生不久,因为立中号百一生于1198年,来新城时只有3至6岁。

    附正谱序文:

    正胜:大任之子。讳胜,字正均,行廿五。生于北宋元丰五年壬戌(公元1082年)九月初三日未时。天性至敏,嗜学不倦。登北宋宣和三年辛丑科(公元1121年)何焕榜进士。授从政郎,任庐州录事参军,任末升文林郎,升湖南潭州湘潭知县,进升福建泉州府剌史。(福建诏安谱载任泉州府剌史,任满止居泉州)。殁葬崇一都白槎东排月形,子山午向。娶刘氏,生于北宋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三月初二日。歿葬夫处。生子一:蒧。

    蒧公:正胜长子。字茂功,号清筠,行廿四。南宋绍兴廿六年丙子科(公元1156年)解元,登绍兴丁丑(公元1157年)王十朋榜特奏进士。授左从事郎,舒州宿松县尉,转授修职郎,仕任吉州安福县县尹。居南庄。公葬涂坊坑滕上。娶黄氏(有谱李氏)。合葬桐木坑。生子一:文中。

    文中:蒧之子。生子一:声伯。

            嘉猷:蒧公之子。葬小塘云畲岗,娶李氏,葬普阁寺之乘冈。生子二:长持南早世、次扶南。

    《温州梅头谱》:嘉猷,蒧之子。葬小塘云畲冈,娶李氏,葬普阁寺之大乘冈。生子二:长缺、幼扶南。

    声伯:文中长子。登宝佑四年(1255年)丙辰科奏名进士。仕县尉。生子二:长远思、次追虑。

    扶南:嘉猷次子。字子正。宋嘉泰(1201一1204年)间避隐新城之西。葬泉源坑。娶范氏,殁葬松子山。生子一:缄男。

    :

    附正谱序文:

    正胜:大任之子。讳胜,字正均,行廿五。生于北宋元丰五年壬戌(公元1082年)九月初三日未时。天性至敏,嗜学不倦。登北宋宣和三年辛丑科(公元1121年)何焕榜进士。授从政郎,任庐州录事参军,任末升文林郎,升湖南潭州湘潭知县,进升福建泉州府剌史。(福建诏安谱载任泉州府剌史,任满止居泉州)。殁葬崇一都白槎东排月形,子山午向。娶刘氏,生于北宋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三月初二日。歿葬夫处。生子一:蒧。

    蒧公:正胜长子。字茂功,号清筠,行廿四。南宋绍兴廿六年丙子科(公元1156年)解元,登绍兴丁丑(公元1157年)王十朋榜特奏进士。授左从事郎,舒州宿松县尉,转授修职郎,仕任吉州安福县县尹。居南庄。公葬涂坊坑滕上。娶黄氏(有谱李氏)。合葬桐木坑。生子一:文中。

    文中:蒧之子。生子一:声伯。

            嘉猷:蒧公之子。葬小塘云畲岗,娶李氏,葬普阁寺之乘冈。生子二:长持南早世、次扶南。

    《温州梅头谱》:嘉猷,蒧之子。葬小塘云畲冈,娶李氏,葬普阁寺之大乘冈。生子二:长缺、幼扶南。

    声伯:文中长子。登宝佑四年(1255年)丙辰科奏名进士。仕县尉。生子二:长远思、次追虑。

    扶南:嘉猷次子。字子正。宋嘉泰(1201一1204年)间避隐新城之西。葬泉源坑。娶范氏,殁葬松子山。生子一:缄男。


    三关于丰城甘棠涂氏在南宋发生“绍兴兵变”一事的调查考证

    关键词:丰城甘棠涂氏在南宋间发生“绍兴兵变”一事的调查考证。经过调查甘棠涂氏在南宋时期可实发生过“兵变”一事,但发生的时间是南宋嘉泰(1201一1204年)年间,却不是丰城甘棠涂氏宗谱上记载的绍兴年间。

    我们在《甘棠谱》的调查中发现,《甘棠谱》记载了在“南”字辈和“仲”字辈时,由于甘棠发生“绍兴兵变?”时,甘棠整个家族遭到了重大的灾难,他们各奔西东,逃亡在外。谱中记载,在十四位“南”字辈中仅有子南、直南、博南留在茶园巷。而其他十一位族房兄弟避居他乡:如扶南公携侄立中公隐居新城;子秀公析居楼下;澄阳公析居官塘土桥溪;潮阳公徙居墟湖东头;庆阳公迁居宜黄棠阴里;奉阳公迁居山园。此外,还有升之公、会之公后裔失考,斗南生四子失考,鹏南生三子失考。他们的后裔至今都下落不明。

         在调查中这些“南”字辈大都生于南宋宁宗时期的1170年左右。那么,《甘棠谱》为什么将这次兵变事件记为绍兴年间呢?原因是:

    一、《甘棠支谱述略》记载:一夔公登绍兴己卯(1159年)科乡贡进士的问题讨论?

        依据《甘棠谱》记载:一夔,元真三子。行细八。登宋绍兴己卯(1159年)乡贡进士。仕高邮军尉。那么,一夔公在公元1159年登进士的年间是否正确?笔者依据有关资料记载进行分析如下;

    1、依据一夔之父元真公记载:

    依据《甘棠谱》《奉新谱》记载:元真公生于宋宁宗丙戌(1106年),殁于南宋光宗绍兴辛亥(1191年)。享年八十五岁。

    2、依据一夔公的族房兄弟记载:

    ⑴、丰城山园迁始祖泰昌公,贞和公长子。雁行细三。生于宋绍兴辛酉(1141年);

    ⑵、丰城官塘土桥溪迁始祖泰荣公,贞和公次子。雁行细四。生于宋绍兴丙寅(1148年);

    ⑶、丰城墟圩迁始祖泰贵公,贞和公三子。雁行细六。生于宋绍兴庚午(1150年)。

    依据上述资料,一夔公行细八,以雁行推算,一夔公的出生应该在细六之后,约生于1154年左右。据此,一夔公在公元1159年登进士时只有五岁,这是不可能的。若一夔公在:公元1159年登进士,他的族房兄弟中排行第一,才有可能。一夔公是元真公三子,长兄细五,次兄细七,一夔公排行第八,所以,这种可能就没有了。因此,一夔公在公元1159年登进士不合推理。

    二、《官塘土桥溪谱》记载:澄阳公长子仲仁公生于公元1152年。

    在调查官塘土桥溪仲仁公的族房兄弟中,如庆阳之子淳仁,行十四。生于1217年;潮阳之子杰仁,行十九。生于1212年。奉阳之子胜仁,行二十,生于1227年。由此可以推测仲仁公行十三,生于公元1152年的记载有误。

    三、《甘棠谱》在建仲与和仲两公的序文中记载:两公在绍兴兵变中徙宁州。

            关于丰城《甘棠谱》述略中记载:子秀长子建仲,因绍兴兵变徙居宁州。次子和仲,徙建昌太阳冈即今万石庄。

             依据《甘棠谱》记载:子秀生于1180年,其子建仲、和仲约生于1200年左右。怎么反而在绍兴年间1131一1162年而迁居宁州呢?因此,《甘棠谱》述略称建仲公在绍兴兵变中徙居宁州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笔者依据子秀公的族房兄弟斗南生四子失传;鹏南生三子失传;少南失传。据《甘棠 支谱述略》载:子秀长子建仲,因兵变徙居宁州,次子和仲徙建昌万石庄。以及黎川西城的扶南公隐避城南。这一系列的失考和逃走,说明当时甘棠涂氏在这一时期有遭遇兵变的可能,这个时期不是绍兴时期,而是黎川西城谱上所载的扶南公在南宋嘉泰(1201一1204)间隐避新城的年间。

             由于上述三种原因,甘棠涂氏在重修族谱时,错把南宋 宁宗时期的“南字辈”和“仲 字辈”记为绍兴时期兵变。后来甘棠涂氏先人,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将“绍兴兵变”改为 “兵变”,去掉了绍兴二字。如南昌树义堂谱藏,甘棠支谱述略中记为“子秀长子建仲因兵变徙居宁州。”树义堂谱在这里去掉了绍兴二字,可见当时修谱时是持怀疑的。

        关于“绍兴兵变”一说,笔者在调查中,其“嘉字辈”大多生于1130年左右的绍兴年间;“南字辈”大多生于1170年左右的宋宁宗期间;“仲字辈”大多生于1200年左右的嘉泰期间。

    笔者认为,甘棠发生兵变的时间,以新城城西扶南公在嘉泰间避隐新城,符合实际。那个时期“南字辈”大都在中年;而“仲字辈”大都处于幼年。综上所述,《甘棠谱》所记载的“绍兴兵变”,与事实不符。因为,甘棠遭兵祸之后,各祖逃奔他乡,世远年湮,各修其谱,部分支族难免记错年间。又由于后人受旧谱的影响,八百余年始终没有摆脱“绍兴兵变”的误序。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黎川涂氏将立中公记为前百一公,把生于1198年的立中公推至前百一公的绍兴年间;其次黎川城西的百七公谱记亦称为生当“绍兴间”。笔者提出的调查结果,望宗亲们互相论证,理顺源流。

    四、关于甘棠立中公的归属定位问题讨论:

    依据黎川的古代民间风俗习惯,每次修谱在新谱出来时,将老谱烧毁以为祭祖。因此,黎川涂氏从百一公在公元1127年开基至今790年,共修谱17次,原始资料仅留下十六修部分残谱,分散在个人的家中,这给搜集资料增加了很大困难。

    今查《江西黎川涂氏十七修宗谱·上编卷一》记载中从百一公为一世之祖至五世建可公、生可公止。序中没有立中公的文字记载。由此可知,立中公行百一,也就是说立中公即是百一公其人的说法,是黎川涂氏十七修之后,才增加了立中公。但据黎川涂氏宗亲介绍,在十六修的残谱源流里记有立中公。其原因是:

    黎川涂氏后人在1930年十七修之后,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百一公源流归属问题,其父是谁?二是千四公生于公元1164年,而其子五公却生于公元1234年,相隔70年,与事实不符。为了弄清源流,他们前往丰城甘棠茶园巷寻根问祖。在《甘棠谱》上寻到了立中公徙居新城的记载。于是认为立中公就是百一公,却忽略了立中公生于公元1198年,比百一公少87岁。如果说十七修之前立中公行百一谱上有记载,那么,十七修为什么漏掉了呢?

    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甘棠谱》里立中有行百一的记载,笔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黎川城西的立中公族房兄弟箴公行百七,但依据甘棠立中公的同辈仲字派其雁行为“兆”字,却不是“百”字。     以此推理,在公元1201一1204年甘棠发生兵祸时,百七公之父扶南公携子箴及侄立中隐避在新城百一公门下,当时百一公已在1182年亡故,千四公40多岁,立中公只有3一6岁。由于千四公与五公之间相差70年,五公不是千四公之子。所以,立中公是承接千四公为嗣孙。为什么不称为嗣子呢?主要有两种原因:其一,依据辈份千四公:

    五、关于五公是千四公之子,还是立中公之子问题讨论:

    依据1930年黎川谱17修记载:

    千四:百一之子。生于宋隆兴甲申(1164年)。终于宋淳祐癸卯(1243年)。寿八十。娶张氏,生于宋绍熙壬子(1192年),终于宋咸淳甲戌(1274年),生子一:五公。

    五公:千四长子。生于宋端平甲午(1234年),殁于元延祐甲寅(1314年)。寿八十一。娶廖氏,生宋淳祐壬寅(1242年),殁于元延祐己未(1319年)。寿七十八。生子一:万一。

    依据国谱吊入:

    孟五:千四次子。生于宋理宗宝祐甲寅年(1254年)。

    依据甘棠谱记载:

    立中:直南长子。先居甘棠茶园巷。生于宋宁宗庆元戊午(1198年)。

    上述各谱互参,千四公生于1164年;张氏生于1192年;立中公生于1198年;五公生于1234年,孟五公生于1254年。

    在排列中张氏比立中只大6岁,立中公不是千四公和张氏所生!五公生于1234年,千四公70岁,张氏42岁,立中公36岁,也可以说是千四公晚年得子,但中间肯定没有立中公。中间若有立中公,立中公必定是千四公嗣子(以辈份是嗣子)。五公也可以称是立中公之子。但孟五公绝对不是千四公之子?孟五公生于1254年,而千四公歿于1243年,人死了11年还生出儿子,岂不让人笑话!这是国谱误吊的杰作?                    

    今在1930年黎川谱17修中没有立中公及孟五公记载,这里面有二个问题需理清:

    1、依据甘棠谱记载,立中公确实有迁新城的记录,如果在黎川涂氏17修之前有立中公记载的,那么,立中公必定是过房于千四公位下,承祧百一公祀,五公是立中公之子,他们是丰城俊公之裔。若立中没有过房,千四公晚年70岁得子五公,则黎川百一公后裔归宜黄保公支派。因此,立中公的定位是源流归属的关键!

    2、依据孟五公生于1254年,他若真是五公之弟,那必定是立中公之子。不是千四公之子?

         综上二点,立中公的定位是关键!这必须由黎川涂氏作出决定。笔者个人认为,立中公承祧千四公为嗣孙,符合实际。具体如何更改源流序文需要集体商量决定。




    六、关于百七公迁居新城?还是其父扶南公迁居新城的问题讨论?

    依据《黎川城西涂氏族谱》扶南公原文记载:“扶南公,嘉猷公幼子行六二字子正殁葬泉源坑妣范氏歿葬松山子一讳箴南宋嘉泰年间避隐新城之西”。

    箴公原文记载:“扶南之子。行百七,改名圯。居新城城西乡也(今江西省黎川县城西乡) 。谨按源流迁自宜黄。生当南宋绍兴间也。后金人发难,民不奠居而艰相口。卜葬崇-都白茶东排之野。以孑然一身,不惜远遁,其来新城,而家于茶溪者,殆明哲保身者欤,时道经建昌,适遇廖公凌汉为指南,因之娶廖氏为室”。

    在上述扶南公的序言中“子一讳箴南宋嘉泰年间避隐新城之西”。这一序言是针对扶南公而言,还是针对箴公。笔者分析如下:

    1、扶南公生一子讳箴,扶南公在南宋嘉泰年间避隐新城之西。因为南宋嘉泰年间避隐新城之西是在扶南公序文里,当然是说扶南公。若说箴公,这一序文应当记在箴公序下。

    2、依据黎川涂氏谱序称:立中公行百一,生于公元1198年,箴公行百七,箴公是立中公之族弟,估计箴公生于1200年以后,只有几岁的箴公如何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一1204年)徙居新城?这不太可能。

    3、扶南公行六二,依据《甘棠谱》子秀公行六六,生于公元1180年;子方公行六七,生于公元1183年,以此上推六二公,约生于1171年左右。这明显看出扶南在三十岁左右避隐新城。

    4、箴公原文记载:“生当南宋绍兴间也。后金人发难,以孑然一身,不惜远遁,其来新城,而家于茶溪者”。南宋绍兴是从1131年至1161年。这是黎川城西涂氏将百七公与前百一称兄弟。后百一立中公生于1198年。这是黎川立中公和箴公的后裔受到“绍兴兵变”的误序影响,以及前百一公在绍兴间1127一1130年任新城团练使,后人以为是立中公,因此,黎川的立中公和箴公后人犯了同等的弊病,将立中公和箴公的时间定为绍兴年间所致。

    5、修于康熙年间,新城西乡涂氏宗谱卷之二。宗谱调查:百七公的第十世孙绍祖和绍纲,俩公均生于明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以此上推百七公,平均每代24岁,十代240年,估计百七公约生于1203年左右,基本与父扶南公约生于1171年的一代年令相符合,也与立中公生于1198年符合。由此可见,在嘉泰间1201一1204年迁徙新城的是扶南公,不是百七公。是扶南公携侄子立中3一6岁,及子百七1一2岁避隐新城。

     6、百七公曾祖父蒧公,在南宋绍兴廿六年丙子科(公元1156年)解元,登绍兴丁丑(公元1157年)王十朋榜特奏进士。蒧公的曾孙箴公行百七,岂能在绍兴(公元1131一 1161年)间,徙居新城。

       综上六点理由,证明南宋嘉泰间避隐新城的是扶南公,不是箴公。

       黎川涂氏宗亲认为,扶南公的坟墓为什公葬在丰城广丰乡泉源坑,却不在新城?以此,对扶南公是否迁居新城恃怀疑?

       笔者认为,扶南公在公元1201年甘棠发生兵变时,为避难扶南公带着刚出生的百七和幼年的子侄立中,一路向南而行欲赴闽省,途经建昌,结识了廖凌汉公,后俩人成为挚友。受谬公指点,新城有涂姓族人为团练使,故扶南公改道而来新城。那时,百一公已故,扶南公正当而立之年。为了生计扶南公将立中托付给千四公为嗣孙,以承百一公香火。经数十年后,百七已长大成人,到了婚娶年令,扶南公与挚友廖公商量,欲娶廖公之女为儿媳,廖公满口答应,故二人又成为姻翁。后来箴公与廖氏生下二子,可算是三世同堂,苦尽甘来,乐享天年。到了晚年,扶南公有一个心愿,就是不忘丰城甘棠的族房兄弟之情,决定到甘棠故里去看一看,认祖归宗。何奈年高体弱,再加日夜思念,七情伤身,成为痼疾,未能实践愿望。终时嘱咐箴公曰:生不能徙甘棠认祖归宗,死葬甘棠与兄弟同穴共眠。于是箴和族兄立中公依照扶南公的遗嘱,将灵柩移往广丰乡泉源坑,与鹏南公同葬在右。这是笔者推测的第一种说法。第二种推测,就是扶南公在晚年时,可实如愿来到甘棠认祖归宗,劫难之后兄弟重逢,那可算是喜从天降,七情伤心,突发疾病而亡于甘棠。于是箴公和族兄立中公将扶南公的尸骸葬在泉源坑,与鹏南公同穴而葬。


    七、关于百七公的序言分析

    依据清康熙年间重修的新城西乡涂氏族谱卷二记载:

    百七:扶南公之子,讳蒧,行百七。改名圯。谨按源流迁自宜黄。生当南宋绍兴间也。后金人发难,民不奠居而艰相继。卜葬于崇-都白茶东排之野。以孑然一身,不惜远遁,其来新城,而家于茶溪者,殆明哲保身者欤,时道经建昌,适遇廖公凌汉为指南,因 之娶。妣廖氏为室,乃衍其绪,而族始基焉。生子二:长千仲、次千高。夫妇均享大 年,合葬月形。原立有封山禁碑为记,永垂不朽。

    在上述百七公序文中,百七公讳蒧,不是箴。改名圯。笔者查阅了《宜黄谱》和《甘棠谱》中,前百一讳址,他是沂胜之子。蒧公是正胜之子。还有一位祈胜之子讳坦。他们都是宜黄允公的十世孙,钦公第廿九世。如果说新城西乡老谱上确记为百七公生当南宋绍兴间也。那么,这位百七公讳蒧,改名圯的是前百七公,他同在绍兴间任新城团练使的前百一公讳址是堂兄弟。那么,煎百七公就不是扶南公之子。假设前百七公就是蒧公讳圮,笔者摘录蒧公资料进行校对:

       《宜黄谱》:蒧:正胜长子。字茂功,号清筠,行廿四。南宋绍兴廿六年丙子科(公元1156年)解元,登绍兴丁丑(公元1157年)王十朋榜特奏进士。授左从事郎,舒州宿松县尉,转授修职郎,仕任吉州安福县县尹。居南庄。公葬涂坊坑滕上。娶黄氏(有谱李氏也有妣周氏)。合葬桐木坑。生子一:文中。

        在《宜黄谱》中,蒧公的葬处是相同的,《宜黄谱》称蒧公葬涂坊坑滕上。《西乡谱》称蒧公卜葬于崇-都白茶东排之野。宜黄涂坊古称崇一都。在蒧公娶氏上则两谱记不同。《宜黄谱》称蒧公娶黄氏(有谱李氏也有妣周氏)。《西乡谱》称蒧公娶建昌廖凌汉之女。要真

    正查明前百七蒧公和后百七箴公的区别,必须调查建昌廖凌汉公是哪个时期人,才能介开谜团。

        笔者一直怀疑蒧公和箴公字形相拟,而且《西乡谱》将箴公记为蒧公的南宋绍兴年间,使源流倒反了。

       笔者查阅了《温州梅头谱》记载:扶南,嘉猷幼子。字子正。宋嘉泰(1201一1204年)间避隐新城之西。葬泉源坑。娶范氏,殁葬松子山。生子一:缄男。

       从《温州梅头谱》记载中扶南公生一子名叫缄男。与《西乡谱》中扶南公生子箴不同。

    笔者将百一公源流和百七公源流进行模拟比较,以证实箴公是否生于南宋绍兴间。百一公源流从立中公生于1198年起,至第十世亨公字景侃止,亨公生于1438年,上溯立中公共计240年;     百七公源流从箴公生于1203年起,至第十世绍光生于1443年,也共计240年。

        由此,可以认为,箴公和立中公在十代之中衍传代数相,年间基本相同。这就是新城西乡谱中扶南之子箴公不是生于南宋绍兴时期。而生于绍兴的是公曾祖蒧公。因此,新城西乡谱将箴公和蒧公搞混了。

        关于后百七箴公记为“生当南宋绍兴间”。这句序言是后人添加的,若是原序记载当记为“生于南宋绍兴间”,岂能用这种推测性的词语“生当”记入序中。

       综上所述,笔者初步作逻辑性的推理:

       宜黄允公九世孙正胜,生一子讳蒧公,行百七,名圯。生于北宋宣和间(以百一公生于公元1111年推测,约生于1115年左右),南宋绍兴廿六年丙子科(公元1156年)解元,登绍兴丁丑(公元1157年)王十朋榜特奏进士。授左从事郎,舒州宿松县尉,转授修职郎,

    仕任吉州安福县县尹。居南庄。公葬宜黄崇一都涂坊坑滕上月形。娶黄氏。生子一:文中。

    嗣子一:鞠丰城甘棠元让之子嘉猷为嗣。嗣子:嘉猷。

    嘉猷:蒧嗣子。甘棠元让公之子。字嘉猷、行细二。约生于南宋绍兴1139年。居丰城甘棠茶园巷。葬小塘云畲冈,娶李氏,葬普阁寺之大乘冈。生子二:长持南早世、幼扶南。

    扶南:嘉猷幼子。行六二,字子正。约生于南宋乾道1173年。因南宋嘉泰(1201一1204年)间,甘棠兵变,携子缄南侄立中避隐新城之西。葬丰城广丰乡泉源坑。娶范氏,殁葬松子山。生子一:箴即缄男。温州梅头谱称缄男。

    缄男:扶南公之子。讳箴。娶建昌廖凌汉公之女为室。生子二:长千仲、次千高。

    上述源流推测中,有二点是关键!

    一是缄男或箴公,他的雁行都不是百七。这是甘棠或黎川涂氏后人误传的。他们错把立中和箴公套在了前百一和百七公所致。

    二是依据前百一公讳址,生子千四;那么前百七讳蒧公,生子应该也是千字辈的千仲和千高。如果,千仲和千高是前百七蒧公之子?哪他们与宜黄蒧公之子文中,以及甘棠谱蒧公之子嘉猷又是什么关系?既然宜黄谱记载,蒧公之子文中及嗣子嘉猷,说明千仲和千高应是箴公或称缄男所生。

    作者:涂思贤

    关于《思贤摆谱:关于文中公与黎川西城乡嘉猷公源流讨论》的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