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清华论谱:益孔公源流新考

    清华论谱:益孔公源流新考

    来源:洪湖涂清华   发表:涂秋亚(tqy)   发表日期:2017-11-12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益孔公源流新考从忠公由豫章迁出定居高安,到幼度公再迁南昌县,再到海公,晋翁公,在高安,靖安,丰城地域谱都有记载,而益孔公仅湖北谱上才有延续,湖北许多谱系的世系是从益孔公第三,四代开始分支的。目前吊接在益孔公世下人口规模或已近10万之众,占湖北涂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益孔公源流中哪一代开始迁居湖北?为什么益孔公会是湖北的“超级祖先”?编者试图就手头资料进行些分析。

    1982年在靖安出土《赠工部主事涂铉墓志铭》,该墓志让我们也从中窥见一些明代中期的涂氏家谱面貌,也为忠公之下益孔公之上的源流世系打开一扇考据之门。铭文显示,该文作自明代成化二年。铭文开篇写到“公姓涂名铉,字凤韶,号屏山,按其世系,乃涂山之后。在汉,涂晖(应为恽)为谏议大夫,与王璜同受《毛诗》于孔安国。唐,涂晓为江州刺史,廉能可述,号金声玉色。至宋仁宗时,其祖讳忠者,先居豫章,嘉祐七年,由想贡进士官至崇文院校书,后为汝州判,晚年致仕徙居瑞之高安云石。子讳居仁,受业于西涧先生刘凝之。崇宁二年授开封少尹,后升都转运使致仕。子讳近正,号明伦居士,少从游于宝文阁学士胡康侯,比壮博学多闻,深明义理,著《明伦集》十篇行于世,与朱文公《小学》相表里,实有助于风教。后以承德致仕。元直(近正公字元直)生五子,由是子孙蕃盛,簪缨蝉联,先后相望。长子讳应楠,字仁方,嘉定四年由进士授郴州桂东县,升临川府,改秩运漕,以疾卒于官。子讳幼醇,字孟博,嘉熙二年同周坦榜进士,赘靖安舒氏,遂家焉,而为靖安始祖。初任浏阳县主簿,以功升倅吉州。晚年致政还家,见族属在高安,贫富不同,仿范文正公义田之归,置义田,以岁收给族,名传典籍。子讳泰亨,字宏远,宝祐四年登姚勉榜进士第……”

    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文字并非作者文渊阁大学士邱浚考据得来,其信息来源应是“按其世系”,从涂铉凤韶公的家谱中采集而来,我们也可从现今存世的各地冠《馀源堂》为堂号的族谱中的序言来印证此判断,因为该谱始刊印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

    一.忠公定居高安

    益孔公所在的高安支系开基祖为忠公,因为宋仁宗时忠公“先居豫章……晚年致仕徙居瑞之高安云石”。据高安谱记载,忠公生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公为嘉祐七年(1062年)乡贡进士的记载与嘉鱼谱一致,只是高安谱记载妣刘氏,嘉鱼谱记载妣王氏。靖安谱记载忠公为当朝大儒刘涣的女婿,编者查阅当朝户部尚书李常的《屯田员外郎刘涣墓志铭》及曾巩的《屯田员外郎刘涣妻钱氏墓志铭》,刘涣只生有二男二女,一女嫁进士徐彦伯,一女嫁黄庭坚的叔叔黄廉。

    忠公之子为居仁公,“受业于西涧先生刘凝之(刘涣)。崇宁二年(1104年)授开封少尹……”此记载与靖安谱大致相同,高安谱无师从刘涣的记载。嘉鱼谱上却说“业师欧阳修,赋有《庐山高》诗相赠”,编者考据欧阳修确实曾作诗《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题中刘中允即刘涣。问题不光于此,居仁公出生于1081年,“师承”刘涣或者欧阳修。刘、欧二人乃北宋大儒,与王安石,黄庭坚,曾巩等大家皆有交集,且有墓志铭存世。几乎所有的文献资料都表明,欧阳修卒于1072年,刘涣卒于1080年。怎么徒弟还没出生,师傅就已经死了?这些记载显然不实,其中原委待考。

    居仁公长子为近正公,字元直,“博学多闻,深明义理,著《明伦集》十篇行于世,与朱文公(朱熹)《小学》相表里,实有助于风教”。《高安县志》,《万姓通谱》都有其记载,《永乐大典》有记载曾有《明伦集》三卷。高安谱记载近正公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1年),靖安谱与嘉鱼谱记载生于建炎己酉(1129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中有“自序亦题嘉定六年(1213年)承务郎致仕涂近正”,高安谱记载卒于嘉定十五年(1222年),80多岁了还没从一个底层官位上退休?公生于1129年或1131年似乎都不靠谱。近正公生有五子“应楠,应槚(有谱载为“应机”),应椿,应权,应模”。

    应槚公,湖北谱记载为近正公第二子(高安谱为第三子)。其兄应楠与其弟应模都为进士,《高安县志》有其记载。

    二.幼度公卜居南昌

    幼度公,益孔公上三世祖(曾祖)。据《南昌县志》记载,南宋咸淳七年(1272年)进士,南昌县架桥乡人(现属进贤县架桥乡)。据此得出结论,幼度公已迁居南昌县落籍。幼度公在高安谱中载为幼椿公子,湖北谱中载为幼槚公之子。

    2009年高安莲湖谱有序言讲述幼度公“卜居湖北孝感”,而湖北的行政沿革在宋代为“荆湖北路”,元代为“湖广行省”。“湖北”之名,自清代始有,孝感宋代一直隶属“德安府”,为何谱书上不记述“湖广德安府”而为“湖北孝感”?据思贤宗亲资料,靖安谱记载为“幼度卜居南昌之村”。如此正好印证《南昌县志》与湖北谱系上“宋咸淳七年辛未科进士同张镇孙榜,居南昌”的记载。

    海公,益孔公上二世祖(祖父)。高安谱记载为名讳“海湛”,迁居湖北。湖北谱记载其居住在南昌县,妣谌氏,继张氏,复邹氏,又官氏,共四房夫人。根据高安和湖北谱比较,其堂兄弟间有名讳为“淮,澄,源”等记载,依古人取名惯例,编者认为应采信湖北谱记载,此公名讳为“海”。

    晋翁公,字以恩。生两子,长益孔,次益孟。谱书上同房下同代人中有名讳为“渔翁,成翁,绍翁,甫翁,学翁”的记载。高安谱记载成翁,绍翁,甫翁,学翁失考,湖北谱记载诸公迁居靖安,奉新等地。

    湖北谱记载益孔生于元世祖辛巳即1281年。从近正生于1129年;应槚生于1178年;幼度生于1211年;海生于1235年;晋翁生于1260年等记载来看,虽说高安谱与湖北谱对比,其先祖或名讳,或生辰,或配偶记载在少数地方存在些许不同,稍有混乱,但大致世系顺序一致,一脉相传信息明确。上溯近正公,下循长子长孙季渥的生辰均属正常繁衍速度,因此编者认为其出生年记载准确可信。

    编者查阅嘉鱼蒲圻地域1994年版《敦本堂》族谱时发现了益孔公上下世系的同辈排行记载。排行是族内血脉聚居的一种客观反映,排行的记载说明支系族群间在人丁繁衍信息上的通畅,甚至能说明他们居住在同一或邻近地域。

    据1994年《敦本堂》谱记载:海公,行五;益孔公,行十;百美公,行五;百廉公,行六;百清公,行九;百祥公,行十二,卒葬沙村屋后;季渥生于元至顺辛未,卒葬伴祖茔;季朴公,行二;季泰公,行四,公苦志业儒晚年人,郡庠(生)卒葬竹林凸。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益孔公世下,季字辈仍聚居一地,并未开始迁徙,此地方应该就在南昌县,季渥公葬于祖坟更能印证此推测,而且他们与靖安近支应该存在互动往来。

    三.永乐年间迁居嘉鱼

    日前编者在嘉鱼一本简易小册上看到以下记载:“……长房长子长孙谔公生子三,长业田,次业遗,三业厚于皇明永乐丙戊(1406年)年,由南昌府,南昌县,招贤乡,松亭里,官田档湖,西堡迁嘉鱼港头,落籍丘陵……”

    此线索一出,似乎一切明了,全部对应了江汉平原《五桂堂》,嘉蒲地区的《三妙堂》,《敦本堂》族谱记载的益孔公“葬西堡山南”,谱书上频繁出现的旧地名“南湾”、“松亭北岭”、“竹林凸”……

    不难得出结论,益孔公及其世下三代均在今天的南昌县湾里区招贤乡一带繁衍生息,第四代时,业田,业遗,业厚三公在“明初大移民的末期”在嘉鱼开基繁衍。

    根据江西填湖广的移民特点,永乐移民虽属政策性移民末期,此时移民都不再带残酷有强制性,且在安置费,路费,落籍后税收等政策上均十分优厚。再者经过20年左右的开垦,江西移民在湖广一带均获得田产,财富增长迅速。兄弟三人同时迁徙一地或有可能,但举族迁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一个新的地域,产生一些家族性的地域,必然为社会治理带来不安定隐患。举族整体性迁徙一地,陆续迁徙一地都是当时政策所不允许,当时也有配套的户籍登记制度来对移民进行管理。

    四.“超级祖先”形成

       有了益孔公嫡传长房后裔约生于1370年左右,于1406年始迁嘉鱼的可信资料,我们便可将一些谱上内容进行对比。

       如据孝感谱记载,开基祖隆二公由江西迁湖北黄陂,再于洪武三年(1370年)夫妻二人迁孝感。我们不妨假设此时隆二公出生于1350年。其谱上祖父季霖公生于1333年(谱书上记载季渥之兄生于1332年),季霖公17岁的便做祖父?再如云阳谱记载,本仁公洪武三年前就是乡贡进士(极有可能是元代的乡贡进士),他的曾祖父君亨公至少会比1281年出生的益孔公大30岁,怎么会是益孔公的孙子?还有季字辈四房季奋之孙于洪武年间由江左迁嘉鱼……

    再有“益孔公第六世孙辉国公”在明朝中期由南昌县沙港迁居来监利,三代后再迁蒲圻新店;“益孔公第四世孙茂泉公”,由南昌县谢埠迁居嘉鱼;“益孔公六世孙秀峰宦游”蒲圻;“益孔公四世孙寿纪”由南昌府猪市街瓦子巷迁居临湘长安驿……

    以上这些代差年龄明显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房下兄弟散居各地而后同居一地或邻近地域也显然不合常理,可谓:谱亦离谱……

    现今从靖安,修水《余源堂》谱上序言资料显示,在永乐十五年曾进行编修刊印。《赠工部主事涂铉墓志铭》上的内容应该是从此谱中来。高安莲湖《敦本堂》谱系也显示在成化五年(1469年)进行过续修。为什么从湖北谱系均以益孔公第四代之前世系作为谱首源流?从这些碎片化的资料里,编者认为,嘉鱼《敦本堂》族谱要么类似云阳谱的蒲圻源流,在迁徙时随身携带而去,要么类似奉节张家沟谱,原籍滴石首老家得到刊印谱书后,抄录一份,不远千里送到迁居地。而嘉鱼《敦本堂》原老谱上辈分最低辈分应该是业田,业遗,业厚这三公一辈。简而言之,湖北谱系上益孔公源流是在永乐丙戊年(1406年)之后才传到湖北嘉鱼的。

    编者查阅《中国移民史》,清朝时期的《沔阳州志》,《嘉鱼县志》,《蒲圻县志》,《黄陂县志》,《孝感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其人口结构主要是由明朝中期由江西移民组成。其原著民,洪武大移民,占人口总数不超过30%。旧沔阳,嘉鱼,蒲圻等涂氏谱系也记载有其开基祖从南昌或其它周边地区迁徙而来,迁徙时间也以明朝大移民的中后期为主。

    作为江西中等大小姓氏,涂姓先民肯定裹挟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之中。有些先民甚至失去原籍,沦为流民。到了新的生息之地后,经过一些时间的发展,为取得新的籍贯,在同姓抱团和追根祭祖的需求下,联谱合谱,栽接世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时为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的张国雄先生,曾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江汉平原的谱系进行分析,其结论为该地区谱系多为“同姓氏族联盟”。上海谱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钱杭教授也对移民迁徙地的族谱作出类似评判。

    综上所述,编者推测,真正的益孔公后裔在湖北涂氏占很小的人口比,绝大多数都因其源流淹没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因此而自愿或不自愿栽接在益孔公世下。


                                              涂清华

                                     2017年11月7日



    关于《清华论谱:益孔公源流新考》的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