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纪念新吴候涂钦

    纪念新吴候涂钦

    来源:涂念雅   发表:涂念雅(tuny)   发表日期:2018-04-07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纪念新吴候涂钦          涂念雅  于戊戌清明   

    江南涂氏始祖新吴候涂钦离开我们已经1681年了,他诞生后的第二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事变,迎来了司马王朝的曙光。

    司马懿是世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出自河内温县的世家名门,起初他看不起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曾拒绝他的征辟。司马炎也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十分重视门第阀阅,司马氏执政以后,门第等级观念更加强化;泰始四年所颁新律就有规定:“服物车器有贵贱之差,令不僭拟以乱尊卑。”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的时期,不是出自高门豪族的学子,只能依照地方“诸侯王得自除内史以下”的制度,为王府掾属。

    钦公“随晋南渡出镇豫章”,是在永嘉元年至三年(307-309)之间;307年7-9月,司马睿因职务调动,由下邳南迁到建邺;308年3-4月又因母丧,往返于建邺、琅琊国之间;钦公虽然一直随同司马睿往返,但仅以此功封新吴候,实于情理相去甚远,也与事实不符。

    东晋建国之前,按《晋书》记载,司马睿只进行过五次封爵,并且仅有四人被封为(县)侯;其中永嘉四年三月平钱璯,司马睿推荐周玘,以三定江南封乌程县侯;永嘉五年三月,司马越薨于项,六月,司马睿以讨华轶功,封王导为武冈侯;建兴三年八月讨平杜弢,王敦以功封为汉安侯、陶侃封柴桑侯。作为司马睿的心腹老臣,涂钦理当在永嘉五年六月讨平华轶后,以功封新吴候。

    王导所封武冈,是荆州南部(湖南邵阳西)的一个远距政治中心的偏远小县。太安二年刘弘任荆州刺史以前,时已四十多岁的陶侃,曾在此任县令;涂钦所封新吴,属江州豫章郡,今江西奉新县。王导、涂钦均为文职,王为豪门贵胄,涂为寒庶、仅为琅琊王府之普通掾属。但在司马睿的心中,涂钦不仅与周玘、王导、王敦、陶侃等同比肩,且较王导还要亲密。

    “出镇豫章”应在永嘉三年四月以后,“出镇”应当是浮夸不实之词,豫章不属建邺管辖,仍为西晋朝廷执政司马越直接掌控,但涂钦出使豫章应为事实。四月,淮南内史王旷率部与刘聪战于长平,旷兵大败。王旷应当是潜逃而归,并经琅琊、携亲属南渡至建邺。按《晋书王羲之传》;“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王旷曾任丹杨太守,通晓江南政治、经济与军事形势;南渡以后摸清楚荆与江州的形势,应为东晋王朝建立牢固基础的第一要务。

    同样在永嘉三年,司马越以陶侃为参军,督护江州诸军事。华轶也是司马越的亲信,永嘉中被任为江州刺史,华轶则表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而陶侃的侄子臻在江州当了华轶的参军。曾经提拔重用陶侃的荆州刺史刘弘,平吴之役时被晋武帝指派为琅邪相,协同司马伷处理军政要务;那时涂钦亦为琅琊王府掾属。指派涂钦出使豫章,应当主要做陶侃叔侄的工作,这是司马睿与琅琊王氏兄弟共同的决策。

    经过涂钦与南北诸多士族长期艰苦的努力,陶侃觉得背弃华轶,有违忠义,史称“侃怒,遣臻还轶。臻遂东归于帝。”陶臻跑到建康,这使司马睿“大悦,命臻为参军,加侃奋威将军,假赤幢曲盖轺车、鼓吹。侃乃与华轶告绝”。

    永嘉五年六月,华轶失去了陶侃的支持,司马睿才派遣王敦、甘卓与周访等南北士族,合兵击。兵戎相见时,轶部之卫展、周广又临阵反戈,结果仅靠周访帅千二百人,即获全胜。

    讨华轶之役的胜利,确保了东晋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论功受赏时,南方士族受爵者居多,王导以谋主者的身份封武冈侯,其余皆为乡、亭侯。涂钦唯有以此役之功封新吴侯,方可符合历史事实。

    涂钦出自寒门庶族,又无显赫战功,“封新吴候”于制度不合,必然受到诸多南北豪门世族的巨大阻力。

    永嘉末、讨华轶后,王导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时,《晋书王导本传》记载有“导上笺曰”全文:其中“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彧)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而今“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天官混杂,朝望颓毁。”“饕窃名位,取紊彝典,”“请从导始。庶令雅俗区别,群望无惑。”这不是对此次封爵的不满么?“贤愚豪贱,皆加重号”,应当有所指。

    同样出于寒微的录事参军陈頵也上言:“今功无大小,皆以格断,乃至金紫佩士卒之身,符策委仆隶之门,非所以重名器,正纪纲也,请一切停之!”

    司马睿虽出身于西晋皇族,祖父伷只是司马懿的庶出之子,为皇室疏属。《晋书元帝本纪》说睿;时人未之识焉。南渡之后,“睿名論素輕,吳人不附,居久之,士大夫莫有至者。”君弱臣强,“封新吴候”显然没有得到琅琊王氏家族的认同。

    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睿将愤怒指向了吴兴太守周玘,玘忧愤而死。次年十一月,南北士族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建兴三年正月,王导推荐黄门侍郎周莚诛杀周玘之侄周续。为了平息矛盾、安抚吴人,司马睿不得不任命周续之父周札为吴兴太守。

    建兴乙亥秋315年,为了缓和司马睿与琅琊王氏家族的矛盾,涂钦“始举江东大族,侨迁豫章之塗舍村。”王导则从大局出发,不得不面对现实;推荐涂钦之子为丹阳代理太守,涂钦之孙为员外郎。

    建兴四年316年丙子仲冬既望,王导应邀为涂氏族谱撰写“旧叙”时,权衡再三,最终定稿为“至我皇晋有名钦者,永嘉三年,胡乃乱华,石勒为寇,钦则随晋南渡出镇豫章,故以豫章为郡”。只承认“以功封新吴侯”、但回避历史真相,这可能就是王导的本性吧。

    建武元年即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即皇帝位,百官皆陪列。帝命王導升御床共坐,導固辭,帝乃止,与琅琊王氏家族的矛盾得以缓解。帝欲賜諸吏投刺勸 進者加位一等,民投刺者皆除吏,凡二十餘萬人。此时司马睿以诰命形式封涂钦为新吴侯,应当是可信的。但是,诰命文书在汉代已很少应用,魏晋时期也很少见。到了宋代才开始以诰命百官;凡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不宜于廷者,皆用诰。若真如此,则族谱中的诰命,应当不是朝廷正式文件;且其中文字,仅源于王导旧叙中“钦则随晋南渡出镇豫章”、“以功封新吴侯”等;可见诰命只是以绚丽文辞安抚涂氏而已。

    钦公享年九十余后,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卒。钦公一生,一直就职于琅琊王府,兢兢业业服务于三代主人,他忠厚诚信勤劳朴实刻苦耐劳,成为司马睿的心腹骨干;极具风险的“出镇豫章”,又为司马睿开创东晋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年又从大局出发,为了缓和矛盾,维护君臣及南北士族间的团结一致,主动退出政坛,清心寡欲,不图名利,勇于奉献,为子孙后人树立了优良的风范。



    关于《纪念新吴候涂钦》的评论
    涂念雅(tuny)  2018-05-10 20:07
    回复 涂清华 在 2018-05-09 17:55 发表的评论
    清华、秋亚先生;年老听力减退,不妨以邮箱联系;tuny@ncut.edu.cn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5-09 17:55
    老宗亲:寒门也好,权贵也罢,族谱之中都是现在的子孙或将来的先辈。丰城族人希望能联系上您,让您及您的后代载入宗谱。这里将丰城秋亚的电话给您,希望您可以和他联系。15279511234 [回复]
    涂念雅(tuny)  2018-05-08 23:50
    回复 涂清华 在 2018-05-08 21:39 发表的评论
    清华先生;抱歉没有读到你的信函;我离开老家丰城筱塘北下村已有七十余年了,退休后只随同叔叔及兄弟姐妹等回去一次,寒门子弟而已。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5-08 21:39
    念雅老宗亲:私信给您,您未读,只好这里告知您了。丰城正在筹备大修宗谱,他们托我询问您为甘棠哪村人,能否告知联系方式。 [回复]
    涂念雅(tuny)  2018-05-08 19:22
    回复 涂清华 在 2018-05-03 09:42 发表的评论
    清华先生;“旧叙”或《王导序》; 1,应为涂成父子初稿、或提供素材,由王导定稿。 2,涂钦应当出自寒门庶族,“旧叙”中有关涂氏先祖的记录,有的应当存疑,有的应当是记错了。 3,涂钦应当是司马睿的心腹亲信,封新吴侯有出土冢砖为确证。 4,封新吴侯与制度不符,为王导等士族不容;将建国、涂钦已举江东大族侨迁豫章,王导从大局出发、为缓和与司马睿的矛盾,承认现实、为“旧叙”定稿。 5,苏峻之乱,咸和三年328年正月,峻攻青溪栅;卞壸率诸军拒击,不能禁。峻因风纵火,烧台省及诸营寺署,一时荡尽。 6,又按《南史王僧孺传》;尚书令沈约以爲“晋咸和初,苏峻作乱,文籍无遗。”“武帝以是留意谱籍,州郡多离其罪,因诏僧孺改定百家谱。”“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平阳贾弼笃好簿状,乃广集衆家,大搜群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凡诸大品,略无遗阙,藏在秘阁,在左户。”可见 “旧叙”已经多次修改补充了。 7,我以为“旧叙”应当比历史神话故事的可信度更高一些。神话故事尚且包含有历史的信息,我们为什么不能跳出疑古或信古的圈圈,学一点马克思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旧叙”中,发掘一些可信度较高的历史事实呢? [回复]
    江西赣州涂佐伐(江西赣州涂海军)  2018-05-04 13:31
    涂氏族谱本来就比人家少,记载的比它人的少,短,微不足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5-03 09:42
    念雅老宗亲:据明清奉新县志记载,东冯氏、涂山氏、吴氏都是于汉初由江东迁徙而来。宋代洪刍的《豫章职方乘》也记载了汉初涂山氏迁徙新吴的事情。如果两种版本的王导序是真的,那请您解释下从王导序到下一次族谱上出现序言有千年之隔的悬疑。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5-01 21:59
    念雅老宗亲:据我了解,所谓“疑冢”的做法最早始于唐代。至于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只是演义之说。曹操、曹丕都极力主张“薄葬”,并以身作则,一改汉代以来的“厚葬之风”。盗墓贼多半喜欢到汉代之墓,所谓汉墓十墓九空,都是因为汉代人“视死如生”的观念所致,迄今为止从未听说过汉代有疑冢之说。当然,晋代墓葬也有晋代墓葬的特征,如部分墓砖上留阳字,砖上有花纹等等。汉代墓葬靠死者留在墓葬里的官印确定身份,晋代靠墓葬上的文字,再后来墓碑,墓志铭就出现了。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5-01 18:47
    念雅老宗亲:今查“中宪大夫”官职宋时始置。 《汉书》留下信息:王莽篡汉时刘歆为国师,王璜、涂恽同朝显贵。今查刘歆生于公元前50年。涂恽不会晚于公元前20年出生。“永平间有曰祐者”,最早的“永平元年”为公元58年,这父子年岁倒挂好几十岁,可能吗?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5-01 17:46
    如果说民国时期云阳涂凤书关于《王导序》为伪托之作的论述力度还不够,那在1870年左右黎川《新城谱》上有关“旧叙”的辨伪论述可能会出现新论点,未来我几天会见到该谱并影印收存。或许对两种版本的王导序均为伪托之作的说法将出现更有力的支撑。 两晋时期对谱牒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寒门素族为了改变社会地位的办法,除了与士族攀婚外,再有就是伪诈高门,诡称郡望。通过收买谱牒专家来篡改谱牒是最好的手段。当时的著名谱学家贾渊就因帮助一位叫王泰宝的人篡改谱牒,冒充琅邪王家而被告发,在众人的哀求下才勉强保住了脑袋。借助王导之名就能让自己的家史进入“国家档案”?“九品中正制”似乎太容易攻克了。我认为,其一、王导不会如此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太大。其二、凭王导序文就能成为“名门郡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回复]
    江西赣州涂佐伐(江西赣州涂海军)  2018-04-27 10:26
    念雅宗亲分析,行云流水 [回复]
    涂念雅(tuny)  2018-04-27 03:59
    没有王导的认同。以涂钦的名望,我以为是进入不了“百家谱”的。 [回复]
    涂念雅(tuny)  2018-04-27 03:51
    按“旧叙”;‘历祐上溯实凡二十九世,自祐下至成又十一世矣。’‘永平间有曰祐者,仕为江陵令,富且寿,子二人;长曰禅为谏议大夫,忠义骨鲠,植立綱常。次曰恽为中宪大夫,邃於经术而列儒林。或见纪于应劭,或为师于贾逵,当是时也。’可见涂祐对涂氏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先祖。 江陵古为楚国国都,秦将"白起拔郢"以后,江陵成为一小县,涂祐仅为一个地方小小县令。涂挥或恽只不过是个儒者、教书先生;谏议大夫也只是一个秩六百石的朝廷中下级小官,顾问而已;正史都不能入传。涂恽因为是今文《尚书》的传承人,《汉书儒林传》中方被提及。从涂祐到涂钦二百四、五十年,涂氏没有出现什么名人,这样的家族与豪门士族应当相去甚远。 按《汉书儒林传》;“王莽时,诸学皆立。刘歆为国师,璜、惲等皆贵显。”刘歆为国师是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王莽改国号,封拜大臣时;与《汉书》成书时间相距仅百余年;则涂恽贵显在王莽代汉时期,可信度极高;王导应当读过《汉书》,涂成父子将“恽”误写为“挥”,王导不可能不知道。 按《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于涂恽,学《毛诗》于谢曼卿,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王导应当知道这个贾逵。但是《后汉书》成书于刘宋,王导是绝对看不到的。还有;将中宪大夫,金(1115-1234年)始置的五品官衔,戴在晋人的头上;将贾徽误为贾逵,肯定都是族谱流入民间以后,那些编修的蠢才所为。 仅仅是一个将涂恽误写为涂挥的过失,就应无地自容,加之明帝时,“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司马懿父子的丑恶嘴脸已世人皆知。这不会成为涂成父子在涂钦卒后,嘱咐后人“葬武阳港东,筑大墓塋一所,三祖并葬其中,空设土槨二十余冢。”的主要原因吧?!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4-25 17:08
    老宗亲: 我觉得两晋时期应该没有“他人代笔加工”,“落款盖章算作者”的风气。 我结论是各种版本的《王导序》都是明清时期的伪托之作。 宋代《豫章职方乘》和万历《南昌府志》都记载了汉初时涂山氏由江东迁徙新吴的事。 老宗亲若是不烦我信口雌黄,请留下联系地址及电话,我可将自己整理的一些资料寄您指正。 [回复]
    涂念雅(tuny)  2018-04-22 20:37
    清华先生;一,我手头上没有你想要的“可信的依据;二,“旧叙”虽然为王导所撰,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其中的全部文字都是王导的手笔;晋建兴四年九月,乙未,长安失守。“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仲冬时节建邺应该是有所闻吧,王导有多少政务需要处理啊!还有涂钦在王导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断定王导对涂氏的了解,只是“禹娶于塗山”和“纪于应劭,或为师于贾逵”的涂恽。整篇“旧叙”应当是涂成父子提供的初稿,或原始素材,由王导定稿。 [回复]
    涂清华(qinghuatu)  2018-04-17 16:38
    老宗亲果然对历史,尤其是晋史了然于胸,对钦公封侯之事分析得于情于理。只是我想问问老宗亲,钦公服务于琅琊王府,或者说之前为琅琊王家臣的说法可有可信的依据?《晋书王导本传》记载的“导上笺曰”以及同时期晋人的文风与“旧叙”文风相比较是否存在过大差别? [回复]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