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谱牒家乘 各支谱序 【宜黄郡】 允公世系源流研究

    【宜黄郡】 允公世系源流研究

    来源:温州涂思贤整理   发表:涂秋亚(tqy)   发表日期:2019-01-23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宜黄郡】允公第一世  【豫章郡】钦公第廿世

    《国谱》第三卷120页允公源流讨论:

    允公:宏公(见119页)次子。字惟一,号大郎。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泰郎,

    任江州通判,后封九真大夫。因避黄巢之乱,自南丰复转宜黄待贤乡之苍源。葬长

    荫岗老人观榜形,丙向。娶梅氏、继娶赵氏。葬公茔之侧,渔翁撒网形。生子一:汉。

         《余庆堂谱》载:允公有子四:汉、溪、江、渭。

    《国谱》第三卷346页允公源流讨论。

    《国谱》:兑公次子。娶梅氏。生子一:汉。继娶欧阳氏,生子三:溪、江、渭。

    《序文讨论》:

    允公:宏公次子。字惟一,号大郎,讳玩,尊其号曰“大一公”。公为宜黄始祖。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转江州通判,后封九真大夫。因避黄巢之乱,自豫

    章随父迁居南丰,复徙宜黄待贤乡八都之苍源。葬长荫岗老人观榜形,壬坎山,丙

    离向。娶建昌梅氏,继娶赵氏。生卒失考,俱赠夫人。合葬公侧。生子一:汉。

    附注:《衡阳新吴堂谱》载:公生于咸通四年癸未(863年)八月二十七日巳时,殁于长兴

    二年辛卯(931年)二月十二日戌时。寿六十九岁。娶建昌梅氏,生于唐咸通三年壬

    午(862年)二月十六日巳时,殁于长兴元年庚寅(930年)七月二十一日寅时。

    《台湾涂氏族谱》《温州涂氏族谱》载:妣欧阳氏。殁葬公莹之侧渔翁撒网形。

    原籍:豫章、洪都之称皆可。据南昌历史沿革:唐咸通六年(865年),豫章升为镇南军节度使。至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

    别名:字惟一,号大郎,讳玩,尊其号曰“大一公”。

    生卒:《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载:允公生于咸通四年癸未(863年)八月二十七日巳时,殁于长兴二年辛卯(931年)二月十二日戌时。寿六十九岁。配梅氏,生于唐咸通三年壬午(862年)二月十六日巳时,殁于长兴元年庚寅(930年)七月二十一日寅时卒。

    职务: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转江州通判,后封九真大夫。

    迁徙地点:因避黄巢之乱,自豫章随父迁居南丰,公复徙宜黄待贤乡八都之苍源。

    迁徙时间:公元876年。

    殁葬:宜黄待贤乡长荫岗老人观榜形,壬坎山,丙离向,即坐南朝北。

    妻妾:娶建昌梅氏、继娶赵氏,生卒失考,合葬夫侧。再娶欧阳氏,葬夫处,渔翁撒网形。

    生子:汉。

    允公有关事项讨论:

    一、关于宜黄郡允公世系中的部分上祖和仕宦记叙是否录入国谱中讨论?

       允公世系源流是以《凤冈谱》《宜黄老谱》《甘棠老谱》《低洲谱》《新吴堂谱》

    《长汀谱》以及《广东谱》等谱作为蓝本。据《长汀谱•人物志》和《凤冈谱•历代簪缨》

    记载:从大一公至支下十世间,在宋、元、明时期,宜黄涂姓有着辉煌的历史,宜黄涂

    氏确实出过不少的人物,据《宜黄老谱》记载:专门中进士的就有一百多位上榜,如

    “九子十知州”“五桂家风”等等涂姓人物,可见当时宜黄涂氏是盛极一时的望族。但这

    些人物仅记载在涂氏宗谱中,在官方的《宜黄县志》《宜黄郡志》等历史资料中记载的为

    数不多。

    今《国谱》以查无实据为由,将部分人物官爵没有录入正谱中,虽然,理由是充足的,但有失宜黄涂氏历史。

    笔者认为,古代修谱为了荣耀宗族荣誉,虚构人物这是常有的事,而真正值得历史考

    证的全国各姓氏族谱中亦为数不多,这是中国修谱的历代传统。所以,我们不必作太多的

    计较。因此,一千多年的宜黄涂氏历史,是我们涂姓宗族中的一大荣誉。但这此人物曾在

    宜黄老谱和新谱上记载的,我们应该给予录入国谱中,不能删除,留给后人研究。我个人

    认为,在有历史考证的人物,记录在一栏,而无史考证的也记录在待考栏中,这样进行分

    类入冊,有利于日后考证备用。

    二、关于允公的序文记叙问题

    依据《国谱》第三卷120页允公序文与346页允公序文,两者记叙有所不同,后者过于简单,应当以前者的原序延续记录为妥。其次,前者允公无娶欧阳氏记载,后者又如何多出一个欧阳氏?关于允公娶欧阳氏,是由《台湾涂氏族谱》《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四川南充营山谱》、以及《温州梅头涂氏族谱》中记载的。

    笔者认为,在同一个允公怎么有两种不同的记叙呢?再者,只有在前允公序文中载有

    妣欧阳氏的记叙,才能在后面的序中进行连续,这使后人难以理介,好像不是同一个人的感觉。

       笔者认为,在钦公第二十世的各上祖记叙中,《国谱》对各祖记叙比较杂乱,建议如

    下:

    ⑴、 在总谱系下的钦公第二十世,如先公,只记:宏公长子。闽郡始祖。允公只记:宏公

    次子。宜黄始祖。光公记为豫章堂始祖;廙公记为南昌郡始祖等等。而后在分支谱中进行详细记载。

    ⑵、或以钦公第十九世之后,第二十世直接分出支谱开始记叙。

    三、关于允公的生子问题:

    据全国大部分宗谱记载:允公只生一子汉公。今据《锦里谱》《横江谱》《洪胡四修

    谱》载:允公生子二:长汉、次清。由于清公后裔尊允公为始祖。这里只能附记在序行

    中加以说明。

    又据《余庆堂谱》称:允公生四子:汉、溪、江、渭。其中钱冈基祖永清公为溪公十

    九世孙;东岭基祖曰富公为溪公二十世孙;江公为荣霞基祖。其后裔都尊允公为始祖。

    据《余庆堂谱》载:溪公生于唐宪宗辛卯(811年)。江公生于唐宪宗乙未(815年)。考允公之父宏公条下记载:宏公生于唐开成丙辰(836年),其三子光公生于唐僖宗文德、戊申年(888年),允公约生于(885年)左右。据此,溪公、江公的出生比宏公、允公、

    还早。因此,《余庆堂谱》若尊允公为始祖,可能溪公和江公的出生年间有误?故《余庆

    堂谱》的源流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允公的生子问题,应以全国大多数涂氏族谱中记载的生子一汉公为妥。关

    于《绵里谱》的清公,与《余庆堂谱》的溪、江、渭公源流,只能附记在右,待后考证。


    四、关于允公的葬处问题:

    ⑴《奉新谱》:夫妇合葬长荫行龙先君之旁。

    ⑵《梅头谱》称:配建昌梅氏,再配赵氏,合葬待贤乡长荫岗先茔之侧。妣欧阳氏殁葬公莹之侧渔翁撒网形。              

    ⑶《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鼻祖太公:卒葬本处棠荫岡,老人观榜形,壬山丙向。娶赵氏敕赠夫人。卒葬公茔之侧,壬山丙向。

    ⑷《北望谱》:夫妇合葬长荫岗,葬老人观榜形。

    ⑸《台湾大事概要》:殁后合葬于宜黄长荫冈。

    ⑹《靖安谱》:葬长荫老人观榜形,壬山丙向。

    ⑺《台湾谱》:允公,考妣合葬于宜黄长荫冈。

    ⑻《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夫妇合葬待贤乡长荫冈先茔之侧。

    ⑼《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长荫岡老人观榜形,葬允公同配梅氏,赵氏夫妇合塋。

    ⑽《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夫妇合葬同乡长荫岗老人观榜形山,坎离向。

    编者:允公葬于先君宏公之旁。依据宏公墓记是“苍源长荫冈行龙壬坎山,丙离向。”允公多叙一个山形于“老人观榜形”,实是同一山向,坐北朝南。

             关于允公的坟墓坐向,谱称:壬山丙向。壬即是北方,也就是罗盘指针的底部,五行属火、八卦属离,十二时辰属子。罗盘指针头部方向,朝向是对面的北方,五行属水、八卦属坎,十二时辰属午。

            北面分为一卦三山,正北为午山,对面正南为子山;偏西为壬山,对面为丙山;偏东为癸山,对面为丁山。允公坟向是壬山丙向,即是坐北朝南偏西,但不是南北正朝向。

            但有宗亲提出允公坟向壬山丙向,是坐西北朝东南,这种说法不妥,因为西北另有山向,不能混同。

    所以,我们看到的壬山丙向或称坎离向,或壬坎山,丙离向,即是坐北朝南方。

    行龙:即是古代风水学的一种学说名称,坐壬山,意为山旺肥满,富比石崇,人丁兴旺,大富大贵,子孙忠孝贤良,必出大器。坎向为九紫离为本运生气,故坎之九紫宜实,九龙飞黄腾达,“九子十知州”即应公福地也;中土厚重,四向大利,其后“五桂家风”乃是公之荫庇也。周围紫竹成荫,犹如子孙代代茂盛,实乃阴宅福地之大也。


    五、关于允公妣氏问题:

    ⑴《奉新谱》称:妣梅氏。

    ⑵《凤冈谱》称:娶建昌梅氏、继娶赵氏。

    ⑶《北望谱》称:妣梅氏,赵氏。

    ⑷《辨疑说》称:娶梅氏。

    ⑸《甘棠谱》称:娶赵氏、梅氏。

    ⑹《台湾大事概要》称:妣欧阳氏。

    ⑺《靖安谱》称:娶赵氏。

    ⑻《涂姓史话》称:妻梅氏赵氏。

    ⑼《长汀谱》称:娶赵氏。

    ⑽《梅头谱》称:配建昌梅氏,再配赵氏。又妣欧阳氏。

    ⑾《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妣欧婆太。

    ⑿《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娶欧阳氏。

    ⒀《四川南充营山谱》:娶欧阳氏。

    ⒁《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娶赵氏。

    ⒂《广东镇平县涂氏家谱传引》:妣欧阳氏。

    上述资料,允公原配梅氏,继娶赵氏。关于三娶欧阳氏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在全国涂氏族谱中记载不多,但欧阳氏的葬向与梅氏、赵氏是有所不同的。如梅氏、赵氏葬允公墓侧,以老人观榜形排列,由南朝北,而欧阳氏的葬处也是允公墓处,而方向不同,以渔翁撒綱形排列。具体朝那个方向,只能到实地勘察。


    六、关于允公的生卒年间记载问题

    1、关于《百顺堂·横江谱》载:允公生唐贞元己卯(799年)二月初八日亥时。殁于

    乾符庚子(880年)五月三十日丑时。

       据允公之父宏公生于公元836年,其子允公岂能生于799年?其次,莆田翁巨隅,

    在公元922年,撰的《唐处士宏公墓志铭》称“哀子允等立石”,由此说明,922年立碑

    时允公尚在人世。据此,《横江谱》所载的允公生卒年间不可取。

    2、关于《衡阳新吴堂谱》载:允公生于咸通四年癸未(863年)八月二十七日巳时,殁于长兴二年辛卯(931年)二月十二日戌时。寿六十九岁。配梅氏,敕封安人。生于唐咸通三年壬午(862年)二月十六日巳时,殁于长兴元年庚寅(930年)七月二十一日寅时卒。

    以时间上分析,《衡阳新吴堂谱》所载的允公夫妇生卒年间是符合条件的,其推算也比较合理。以宏公生于836年,允公生于863年,相隔27岁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再以《宏公墓志铭》称“子允,孙汉,曾孙男保、俊”,以此推算:翁巨隅在922年写铭时,保公、俊公已经出世,我们以保公、俊公上推汉公40年,汉公约生于883年,允公生于863年,允公21岁生汉。我们再以汉公的“围潞之战”推算:“围潞之战”发生在公元907年,汉公约21岁参加战争。由此,上述推算也是合理的。所以,《衡阳新吴堂谱》所载的允公出生年间是符合条件的,也是逻辑的。

    关于《低洲谱》载:“允公寿年九十有五。”《衡阳新吴堂谱》称:“允公殁于长兴二年辛卯(931年)。寿六十九岁。”由于《低洲谱》没有记载允公的生卒年间,所以,允公卒于何年没有依据,也就无法确定寿是九十五岁?还是六十九岁?


    七、关于《国谱》称允公为朝泰郎问题:

    朝泰郎,无官名,仅见少数谱牒记载。其初为将仕郎、登仕郎属九品二十九阶中最低一级的散官,

    朝奉郎,官名。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唐承隋制,置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至文林郎、将仕郎共二十九阶为文散官。

    依据下述资料,允公称为朝泰郎的只有《锦里谱》与元代《元吉序》,而宋代《演公序》及大部分族谱则称为朝奉郎,故认为《国谱》中的允公“朝泰郎”改为 “朝奉郎” 。

    1《锦里谱》:加朝泰郎。

    2元代《元吉序》约撰于公元1200年左右:授将仕郎,初任武昌县尉,后任朝泰郎。

    3《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唐授将仕郎,任广昌县尉,升朝奉郎。

    4《靖安谱》:初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

    4《凤冈谱历代簪缨总图》: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

    5《演公序》大宋德祐元年乙亥:授将仕郎,武昌尉。升朝奉郎,

    6《长汀谱》:仕唐授将士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

    7《翁源谱》: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

    8《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县尉,升朝奉郎。


    八、关于《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允公任江东通判问题。

    江东是地域名称,不是县府名,古江东包括六郡: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因此,无专门设江东。依据大多数涂氏族谱记载均称江州通判。


    九、关于允公武昌县尉的讨论。

    依据全国涂氏族谱对允公任武昌尉的记载很多,如《锦里谱》《横江谱》《北望谱》《靖安谱》《翁源谱》《长汀谱》《凤冈谱历代簪缨总图》《云阳涂氏旧谱序》;大宋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演公序》;公元1200年福建邵武九世祖《元吉序》;《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等资料记载,皆称允公为武昌尉。

    有人认为,依据武昌的历史沿革,在允公唐末五代时期,武昌称江夏,也不称县,故无“武昌县尉”一词的称呼?

    武昌的历史沿革,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581年改江夏县,589年改治郢城(现在的武汉市武昌区)。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置武昌县,隶属于江汉道。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从武昌的历史沿革,武昌设县于1912年,唐末为武昌军节度使,允公记为“武昌县尉” ,其中“县”字可能是后人添加。如元代《元吉序》《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锦里谱》《横江谱》《北望谱》等谱称为“武昌县尉”。

    如宋德祐元年乙亥《演公序》及大多数族谱称:允公“武昌尉”。

    关于《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称“广昌县尉”问题。

    广昌建县始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系由南丰县析出南部的三个乡而成 ,迄今已800余年历史。因道通闽广,隶属建昌,故得名广昌,盛产通芯白莲,雅号"莲乡"。

    依据广昌始于宋建县,而且,各谱中都没有记载允公为“广昌县尉”,故认为仍以“武昌尉”记录入谱。


    十、关于允公的迁徙时间讨论:

       允公的迁徙时间族谱上有二种说法:

    一是唐季或唐末时,避黄巢之乱迁居南丰。以《唐处士宏公墓志铭》《宋大节序》《宋涂演序》及全国大多数涂氏族谱所载:“黄巢陷豫章,随父迁南丰”,黄巢起义于公元876年至883年灭亡。

    二是避五代之乱迁居南丰。由《宋涂正胜序》《明涂顺序》以及《台湾谱》《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等少数涂氏族谱记载。

    笔者认为,宏公生于836年,在876年黄巢动乱时,正值四十岁,允公十四岁。谱中称“携子允迁徙”或称“随父迁徙”, 因此,由豫章迁南丰,当是宏公避黄巢乱。而允公是由南丰迁宜黄,那时,正值五代动乱,所以,以允公而言,他经历了二次的动乱时期,即幼学时随父避黄巢之乱,从豫章到南丰;长时又逢五代之乱,又从南丰转宜黄,这就是我们在谱上所记的有说允公“避黄巢之乱”,也有说允公“避五代之乱”的原因。

    关于《国谱》中记载:“因避黄巢之乱,自南丰复转宜黄待贤乡之苍源。”这种记叙不完整?将允公的二次迁徙混淆了,避黄巢之乱是豫章迁南丰,不是南丰迁宜黄?因此,《国谱》中在南丰迁宜黄之前,漏了豫章迁南丰的记载。


    十一、关于《长汀谱·大事概要》:允公,唐哀帝天佑三年丙寅(906 年)至宋太祖建

    隆二年辛酉(961年),大一公由豫章迁南丰?《台湾谱·大事概要》:允公,宋太祖建隆年间由豫章徙南丰?

    我们知道,豫章迁南丰是允公随父宏公迁徙,时间是公元876年黄巢乱。依据《唐

    处士宏公墓志铭》称:“甫四十,黄巢陷豫章,携子徙南丰。”宏公生于836年,四十岁

    正值公元876年黄巢起义,从豫章徙南丰。故《长汀谱·大事概要》有误?而《台湾谱·

    大事概要》:宋太祖建隆年间由豫章徙南丰?宋太祖建隆是公元960一961年,宏公124

    岁,允公也有97岁,时间差别太大,不现实。


    十二、关于《锦里谱》称允公仕后唐官爵问题?

    后唐为五代十国923一936年,据允公生于863年,至后唐已有60岁,允公不可能这么迟进爵。而且,在《唐处士宏公墓志铭》所载:“子男,先、允、光。而允即大郎,府判也。”以此说明,允公在922年已落款“通判”。


    十三、关于《翁源谱》《四川南充营山谱》北京涂其立提供的《四川谱》均称“崇一都

    之苍源”。

    崇一都位于郭坊寨上,是二世祖汉公,由宜黄岱贤乡八都苍源复迁石麓崇一都。而允公且没有迁崇一都,上面几个谱把汉公的迁徙地点说成允公迁徙。


    十四、关于《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称:允公因黄巢陷豫章,同父避乱,由闽省

    迁居南丰?以及元代《涂元吉序》称宏公墓在邵武?

    首先,我们从允公以上先祖说起,钦公十三世寅公,坟墓在宜黄,有的谱记载,寅公迁居宜黄,十四世晓公、十七世元深公等祖,均居豫章,元深公常带洪肱、洪朔二子,在寅公墓边建有庐室,经年累月不肯离去。由此,可以判断,元深公及洪肱公、洪朔公是豫章人,不是闽省邵武人。那么,洪肱公之子宏公怎么生于邵武大呢?怎么他的坟葬筑在邵武呢?

    笔者认为,依据元代《涂元吉序》记载:“如欲究始祖创业之年,则乾化甲戌(公元914年)之岁。”序中说宏公三子光公,即允公之弟,于公元914年以“束琴书,越闽嶺至邵武,望南而行,抵硤上”,而是开基邵武。从这个时间点上分析,宏公生于836年,而光公开基邵武是914年,宏公有78岁,虽然,宏公卒于86岁,但是,78岁高龄的宏公怎么会跟着光公一路像“讨饭”一样地遊唱南下邵武?这与现实不合!

    众所周知,宏公可是唐僖宗御封的大臣,有御联为证!他岂能南下一路“讨饭”?

    而且,在《宏公墓志铭》上只刻有允公一人。由此,宏公在921年卒时,光公不在身边,也没有为父亲送终守孝?因此,宏公为闽人,或其墓在闽还有其他原因。


    十五、关于宏公携子允徙南丰,为何不以宏公于宜黄始祖,而以允公为始祖的问题?

       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在宋代1144年涂正胜公序,则明确记载:

    吾宗本新吴侯之后,五代之乱,由豫章而避南丰,由南丰而迁宜黄曰:大郎讳允者,实于宜黄鼻祖!

    2、《鑑公序》:大宋绍定五年壬辰(公元1232年)十一孙乡贡进士

           为官不必高,但愿子孙贤,不失衣冠之族;居家不必富,但愿衣食足,余资可及人。今重修之谱,则以大郎为始祖,以小大郎为二世。

    3、在宋时,宜黄八世祖五桂等认为,宏公所生三子:先、允、光,分别成为三房,而宜黄则由允公为其中一房,故尊允公为鼻祖,以宏公为共祖。

    4、从钦公而立豫章为郡,至二十代先、允、光、廙等公涂氏开始分支,各自为号。允公后人以宜黄郡为号;光公后人以豫章堂为号;廙公后人以南昌郡为号,还有以南昌堂、新吴堂等为号。总的来说,全国涂氏支族其先以豫章为郡,故凡在族谱上见有“豫章郡”者,大都由钦公十九世之内分派,其源流大抵可以追溯到先、允、光、廙等公之前。

    允公资料摘录

    1、《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允公:兑公次子。讳玩,字大郎,一字惟一,尊其号

    曰太公。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县尉,升朝奉郎,任江州通判,后封九真大夫。因

    黄巢乱,豫章同父避迁南丰,及至唐季,公复迁宜黄岱贤乡八都港东苍源,今名涂家

    畲也。至后卒葬本处长荫岗老人观榜形,壬坎山,丙向。娶赵氏,赠夫人。殁葬公塋侧,漁翁撤網形。生子一:汉。

    2、《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

           鼻祖太公:兑公十六员外之子也。讳允,名玩,别字大郎,字惟一,尊其号曰:

    “太公”。仕唐,授将仕郎,任广昌县尉,升朝奉郎,任江东通判,敕封九真大夫。

    因黄巢陷豫章,同父避乱,由闽省迁居南丰,复迁宜黄待贤乡八都港东苍源,地名涂

    米畲是也。寿年九十有五,卒葬本处棠荫岡,老人观榜形,壬山丙向。娶赵氏敕赠夫

    人。卒葬公茔之侧,壬山丙向。生子一:汉。

    3、《锦里谱》:允,字大郎。仕后唐,任武昌县尉,进升江州判,加朝泰郎。公元265年

    西晋武帝置江州,辖十郡治所。在豫章时值唐季乱,随父由南丰徙宜黄苍源。后人尊允公为宜黄始祖。生子二:长汉、次清。

    注:关于绵里谱的清公,认允公为父,目前尚有《横江谱》《洪胡四修谱》中得到证实。

    4、《横江谱》:宏公次子。生子二:长汉、次清。

    5、《横江谱》百顺堂:宏公次子。宜黄始祖。字泰节,一名惟一,号守廉,行八。任武昌县尉,生唐贞元己卯年二月初八日亥时。歿于乾符庚子年五月三十日丑时。葬长荫岗老人观榜形,壬山向。遗像像赞另载。娶建昌梅氏,生唐贞元己卯年三月十二日午时。殁于乾符乙未年十月二十五日丑时。葬同夫山。生子二:长汉、次清。

    6、《奉新谱》:字大郎。仕唐末,避乱南丰,徙居宜黄待贤乡之苍源。娶梅氏。生子一:

    汉。夫妇合葬长荫行龙先君之旁。

    7、《长汀谱·大事概要》:允公,唐哀帝天佑三年丙寅至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06

    年一961年),大一公由豫章迁南丰,再迁宜黄定居,为宜黄肇基始祖。

    8、《南昌谱》:允公宜黄一世祖。

    9、《梅头谱》:允,讳玩,又讳大一。仕唐末通判数年。因避患随父迁南丰,又迁宜黄一

    世祖。配建昌梅氏,又配赵氏,合葬待贤乡长荫岗先茔之侧。妣欧阳氏殁葬公莹之侧

    渔翁撒网形。生一子:汉。

    10、《丰城谱》:宏公次子。字惟一。生子:汉。

    11、《北望谱》:宏公次子。名大郎,字惟一。任武昌县尉。因避患居宜黄之苍源。妣梅

    氏,赵氏,夫妇合葬长荫岗,葬老人观榜形。生子一:汉。

    12、《桐冈谱》:继又迁宜黄待贤乡之苍源。宏子允,定居宜黄。

    13、《余庆堂谱》:泰节(允)生子四:长汉、次溪、三江、四渭。

    14、《余庆堂谱》:钱冈基祖永清为溪公十九世孙,东岭基祖曰富公为溪公二十世孙,江

    公为荣霞基祖。

    15、《大宗谱》:泰节(允)生子一:汉。

    16、《辨疑说》:允公娶梅氏生汉。

    17、《甘棠谱》称:娶赵氏、梅氏。

    18、《涂姓史话》:妻梅氏赵氏。

    19、《台湾大事概要》:妣欧阳氏。殁后合葬于宜黄长荫冈。

    20、《靖安谱》:讳玩,字大郎。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任江州通判,后

    封九真大夫。因避黄巢之乱,自南丰复转宜黄岱贤乡八都之苍源。娶赵氏。葬长

    荫老人观榜形山壬丙向。生子一:汉。

    21、《凤冈谱历代簪缨总图》:兑公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任江州通判,

    后封九真大夫。

    22、《甘棠谱》:一曰洪肱,名嘉,生子宏。宏传允为宜黄始祖。

    23、《云阳涂氏旧谱序》:名大郎,字惟一。任武昌尉。配梅氏。生子一:汉。

    24、《高岭谱初修原序》:明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涂顺书。载:十世孙玩公字大郎,避五季之乱迁宜黄。娶建昌梅氏生汉。

    25、《演公序》大宋德祐元年乙亥:允徙宜黄,授将仕郎,武昌尉。升朝奉郎,任江州通

    判。而吾宗始祖乃通判君仕唐。后经离乱由洪而旴,由旴而抚。日罹兵戈,视家乘

    为未急。故失辑志。

    26、《长汀谱》:允公,兑公次子。名大郎,字唯一。闽粤称“大一公”, 仕唐授将士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任江州通判,后封九真大夫。因避黄巢之乱,自南丰复转宜黄岱贤乡八都之苍源。娶赵氏。生子一:汉。

    27、《台湾谱》:允公,为新吴侯涂钦第廿世孙。称“大一公”,待乡贤,宋太祖建隆年间由豫章徙南丰,复迁宜黄为肇基始祖。妣欧阳氏。生一子小太公。考妣合葬于宜黄长荫冈。

    28、《唐处士宏公墓誌铭》:子男,先、允、光。而允即大郎,府判也。孙男一汉。而曰保曰俊曾孙男也。

    29、福建邵武九世祖《元吉序》约撰于公元1200年左右:

           次曰允,居宜黄即今宜始祖也,会朝廷有任予之法,授将仕郎,初任武昌县尉,后任朝泰郎,江州通判。

    30、《广东镇平县涂氏家谱传引》天运丁亥思程书:

            昔吾鼻祖大一公,妣欧阳氏,自南丰迁宜黄待贤乡,生小大郎。

    31、《江州世义堂谱》明工部尚书雷礼撰:宏次子。字大郎。唐末仕为通判。生子汉。

    32、录于《浏阳涂氏族谱》:浏阳谱局谨识   大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岁孟秋月

           旧谱以大一公为鼻祖,自洪都豫章徙南丰,复徙宜黄县待贤乡住,生子小太公。

    33、录于《松湖湾溪涂氏族谱》:皇清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  松湖支十六世裔孙鼎撰:

           允公为通判,迁居南丰,复徙宜黄。

    34、录于《诏安1995年谱·豫章族谱》增泉录:

           宠至太乙公复徙宜黄县。35、《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南昌一世祖大乙公,妣欧婆太生一子小乙公。大乙公原洪都豫章,后迁宜黄,入乡贤,公卒,夫妻合葬长荫。36、五世祖《节公序》大宋开宝八年岁在乙亥:独念来宜通判君讳允者,随父十六员外兑,由豫章避地南丰,复徙宜之岱贤乡苍源,是为宜黄鼻祖,故尊称之曰太公也。37、《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1994年柏涛撰:允公又名大一公。由豫章迁南丰,再迁宜黄,始肇宜黄开山始祖。妣欧阳氏。生汉。38、《浙江龙泉谱·风字号》:太一公,讳崇。先世涂氏徙居豫章。后迁南丰。公于唐末五代间迁宜黄待贤乡,卜居安籍。开闽广江浙世代之祖。与妻同葬。葬于宜黄待贤乡长荫岗与夫人同穴。生子一:小大。39、《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大一,讳允,字大郎。为唐末通判。五代间同父避地南丰。又徙宜黄卜居石麓山,号为太公。妣建昌梅氏,夫妇合葬待贤乡长荫冈先茔之侧。生子一:小大。按旧谱原称第一世嗣取连贯义改今称。40、《洪胡四修谱》宜黄汉公条下注:旧谱有汉公弟清公支分图,繁衍未载。

    41、《明雷礼序》:宏次子允,字大郎。唐末仕为通判。大郎生子一名汉。

    42、《翁源谱》:兑公次子。闽粤称大一公。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奉郎,任江

    州通判,后封九夏(真)大夫。因避黄巢之乱,自南丰复转宜黄岱贤乡八都之(巷)苍

    源。娶赵氏。生子一:汉。

    43、《台湾谱》湖北涂寿眉撰:宏公次子。大一公。为宜黄始祖。生子一:汉。

    锦里: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县兴田乡锦里村。洪胡谱抄于横江谱。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新平乡从鄱阳东界析出置新平县。公元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县治设在昌江与其支流东河交汇处的南城里。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更名为浮梁,为上县。关于县名的来源,《唐书,地理志》 曰:"本新平也。"《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县属鄱阳郡。公元766年(永泰二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县南置祁门县。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因水患,县治迁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镇旧城村,从此历1100年不变。编者注:允公为豫章郡钦公支下第廿世孙。允公以上源流统称为豫章郡涂氏。自允公迁至宜黄,始肇宜黄开山始祖。故允公后裔统称为宜黄郡涂氏世系。44、《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长荫岡老人观榜形,葬允公同配梅氏,赵氏夫妇合塋。

    45、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允公:宏公次子。任后唐武昌尉,历升通判。字大郎。因避乱迁宜黄沧源。咸通四年癸未(863年)八月二十七日巳时生,长兴二年辛卯(931年)二月十二日戌时卒。寿六十九岁。葬详下。配梅氏,敕封安人。唐咸通三年壬午(862年)二月十六日巳时生,长兴元年庚寅(930年)七月二十一日寅时卒。寿六十九岁。夫妇合葬同乡长荫岗老人观榜形山,坎离向。生子一:汉。生女一。

    46、北京涂其立提供:

    五代之乱,大一公名乡贤。棄南丰,迁抚州府宜黄县,地名崇一都,创业发派源流。子孙八世大经公续谱,宗谱自此而起。将“鄉”字为主,作三十五字派:“、鄉、仕、行、字、应、潮、正、大、胜、光、四、雲、立、春、星、鄉、伯、仲、叔、秉、习、文、智、成、忠、家、兴、瑞、如、来、永、远、孟、显、玉。”造谱成册。乡贤祖子孙分派源流,枝枝节节,嫡派不能详述,且以大概言之,略将迁移祖宗世居省府州县地名,

    47、《四川南充营山谱》:大一公:先世自洪都豫章迁建昌府南丰县,复迁抚州府宜黄县,地名崇一都,创业成规。讳鄉贤。娶欧阳氐。生一子:小大郎。


    【宜黄郡】允公第二世  【豫章郡】钦公第二十一世  

    《国谱》第三卷346页汉公源流讨论。

    汉公:允长子。字昭明,又称“小大公”,行武一。时遭唐末之乱,迁崇贤乡石麓畔。仕

    唐末为谏议大夫。殁葬石蛇里伏兔形,辛山乙向。娶陈氏,殁葬刺源炮石里骆驼

    形。生子二:长保、次俊。

    《序文讨论》:

    汉公:允公之子。字昭明,行武一,名小大郎,尊其号曰:“小太公”。生卒失考。仕后梁

    为谏议大夫。时遭五代之乱,围潞之败,自南丰八都苍源迁崇贤乡石麓畔,即郭坊

    寨上(今宜黄县城南乡寨上村),修城拒冦,乡人称“寨上先生”。 歿葬崇一都石

    麓仙山下,刺源砲石裡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娶陈氏,继娶裴氏。殁葬崇一都刺

    源跑山里,今名龙潭骆驼衔宝形。癸山丁向。生子二:长保、次俊。

    附注:《靖安谱》载:公鲠峭敢言,清心亮节,论事侃侃无所避,上每嘉其直谏忠贞,为国正气回天,俾金殴并悬于河山,玉独长调于奕叶,真不愧公侯裔孙也。

    《衡阳新吴堂谱》载:公生于唐中和三年癸卯(883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时。殁于晋天福六年辛丑(941年)十月初六日亥时卒。年五十九岁。配裴氏。生于唐文德元年戊申(888年)四月初五日酉时,殁于后晋天福四年己亥(939年)十一月二十日亥时,年五十二。

    关于汉公的有关事项讨论

    一、关于汉公的圣旨年间问题:

       据《靖安谱》记载:汉公在唐天复辛酉元年(公元901年) 十月圣旨。

    依据汉公之祖宏公生于公元836年计算,允公生于863年左右,汉公生于883年。以883年计算,汉公在公元901年,封圣旨时只有18岁。因此,《靖安谱》记载的汉公在唐天复辛酉元年(公元901年) 十月圣旨,在年间上不符。

    我们再以《宏公墓志铭》称“子允,孙汉,曾孙男保、俊”,以此推算:翁巨隅在922年写铭时,保公、俊公已出世,我们以保公、俊公上推汉公40年,汉公生于883年,允公生于863年,允公20岁生汉。我们再以汉公的“围潞之战”推算:“围潞之战”发生在公元907年,汉公约24岁参加战争。据此,《靖安谱》圣旨的时间也不符合?


    二、关于圣旨内容是否录入汉公序中:

    虽然汉公的圣旨年间记载不符,尚未考证,但“圣旨”的内容是充分表述了汉公的一生政绩。笔者认为,圣旨内容可以录入汉公序下备注中,以表汉公的为人。


    三、关于汉公“谏议大夫”所封的年间讨论:

    依据汉公生于883年,汉公在唐末(907年),约24岁,虽然,24岁时任谏议大夫,勉强符合,但依据翁巨隅在后梁壬午(922年) 撰的《唐处士宏公墓誌铭》中仅记载了允公“府判”,而没有汉公的“谏议大夫”记录。碑序说明汉公在公元922年以前尚无爵仕。

    依据汉公在907年“围潞之战”失败后,汉公在寨上防寇期间是不可能任“谏议大夫” 的。由此,汉公的“谏议大夫”爵仕可能是后唐时期所封。

    但又据《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记载:允公于梁谏议大夫,梁即五代后梁907一923年,由此,参照《唐处士宏公墓誌铭》允公当在五代后梁末年923年封谏议大夫。以923年计算,汉公大约40岁封谏议大夫。

    笔者认为,依据汉公生于883年,在907年围潞之败后,汉公避难于麓峰,筑城拒寇。此前,24岁的汉公不可能任谏议大夫?今据《衡阳新吴堂谱》记载:“允公任梁谏议大夫。”这一记载是比较合理的,但允公避居麓峰后,何时再度出任为“谏议大夫”却没有宗谱记载,这里只能以全国谱所载录入,但以《衡阳新吴堂谱》称“梁谏议大夫”记入为妥!


    四、关于汉公夫妇的生卒年间问题

    依据《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第七十一代   即钦公笫廿八世

    汉公:唐中和三年癸卯(883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时生。晋天福六年辛丑(941年)十月初六日亥时卒。年五十九岁。配裴氏。唐文德元年戊申(888年)四月初五日酉时生,后晋天福四年己亥(939年)十一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五十二。

    笔者认为,汉公和裴氏的生卒年间,符合各种说法,应附记在汉公序下。


    五、关于汉公的妣氏问题

    ①、《国谱》《凤冈谱》《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蕉岭谱传引》《涂氏史话》《云阳涂氏旧谱序》《靖安谱》《长汀谱》《台湾谱》《广东镇平县涂氏家谱传引》《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浙江龙泉谱·风字号》《翁源谱》《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四川南充营山谱》:娶陈氏生保及俊。

    ②、百顺堂《横江谱》《辨疑说》:娶陈氏生保,继娶裴氏生俊。

    ③、《高岭谱初修原序》明永乐五年丁亥涂顺书。载:妣裴氏生保及俊。

    ④、《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靖安谱传引序》:娶裴氏。

    笔者认为,依据《辨疑说》《高岭谱初修原序》记载:汉公妣陈氏、裴氏两位夫人录入为妥。


    六、关于汉公夫妇的葬处问题

    汉公葬处叙述:

    ①、《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汉公殁葬石麓仙山下,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

    ②、《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汉公葬本乡石麓骆驿山。

    ③、《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汉公卒葬石麓仙山下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

    ④、《长汀谱》:汉公卒葬石驮里伏兔形司马蛇头所下,辛山乙向。

    ⑤、《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公卒葬石蛇里,

    ⑥、《浙江龙泉谱·风字号》:小大公葬于石蛇里伏兔形,坐辛向乙。

    ⑦、《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小太公葬于石蛇里伏兔形司马陀头所下,辛山乙向。娶陈氏,葬于刺源砲石裡,骆驼卸宝形。

    ⑧、百顺堂《横江谱》:公葬宜黄地名伏兔形,辛山乙向。

    ⑨、《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刺源砲石裡含伏兔形,葬汉公同配陈氏。

    ⑩《四川南充营山谱》小大郎。终葬崇一都麓山脚下,葬于石砲里伏兔形,辛山乙向。

    汉公葬处叙述:歿葬崇一都石麓仙山下,刺源砲石裡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

    陈氏、裴氏葬处叙述:崇一都刺源炮石里,今名龙潭骆驼卸宝形,癸山丁向。

    ①、《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配裴氏,葬本乡卸宝山。

    ②、《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娶陈氏,殁葬崇一都炮石里,今名龙潭骆驼卸宝形,癸山丁向。

    ③、《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妣陈氏,卒葬崇一都炮石里,今名龙潭骆驼卸宝形,癸山丁向。

    ④、《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妣葬在剌元炮石里。

    ⑤、《浙江龙泉谱·风字号》:娶陈氏,葬于刺源砲石裡,骆驼形。

    ⑥、《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娶陈氏,葬于刺源砲石裡,骆驼卸宝形。

    ⑦、百顺堂《横江谱》:娶陈氏。葬刺源砲石壘骆驼卸宝形。继娶裴氏,与陈氏並葬。

    ⑧、《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刺源砲石裡含伏兔形,葬汉公同配陈氏。

    ⑨、《四川南充营山谱》娶陈氏,葬于刺源石砲里骆驼形。


    七、鲜为人知的宜黄二世汉公避难之因

    依据涂氏族谱记载,在公元876年,钦公第十九世孙宏公,值年四十,黄巢陷豫章,宏公携子允公,避徙南丰。廿世允公大一公,又从南丰转迁宜黄岱贤乡八都之苍源。为宜黄始祖。二世汉公,值五季之乱又从苍源再迁往崇一都待贤乡郭坊寨上修城拒寇,寨上即今石麓山脚下,这真是三代上祖三转其地,可谓艰辛。一迁宏公避黄巢乱;二迁允公避五季乱;三世汉公因何乱而转迁寨上筑城防寇,未见谱籍。

    今据《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记载:“汉公因兴兵围潞之败,由沧源复迁待

    贤郭坊寨。”

    潞州之战,起于唐天佑三年(906年)八月,梁王朱全忠出兵沧州之际,晋王李克用乘

    机袭占潞州,命昭义节度使李嗣昭镇守,既牵制梁珲扩张河北,又借以屏蔽河东。

       关于汉公围潞之败,即是公元907年五月初一日梁王兵败。也就是汉公跟随梁王朱全忠围困潞州,在围城达五个月后,反被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用计击败,梁兵溃散。汉公在围潞之败后,遁回老家宜黄岱贤乡八都苍源,为避追杀,旋将家迁移至郭坊寨上,筑城自护。这就是汉公为什公转迁寨上避难的由来。


    汉公资料摘录

    1《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汉公:允公之子。名小大郎,字昭明,尊其号目“小太公”,仕唐,授谏议大夫。公迁崇贤乡一都石麓峰。殁葬石麓仙山下,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娶陈氏,赠夫人,殁葬崇一都炮石里,今名龙潭骆驼卸宝形,癸山丁向。生子二:长保、次俊。

    2《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

    第七十一代   即钦公笫廿八世

    汉公:允公子。仕梁谏议大夫,字昭明。因兴兵围潞之败,由沧源复迁待贤郭坊寨。唐中和三年癸卯(883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时生。晋天福六年辛丑(941年)十月初六日亥时卒。年五十九岁。葬本乡石麓骆驿山。配裴氏。唐文德元年戊申(888年)四月初五日酉时生,后晋天福四年己亥(939年)十一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五十二。葬本乡卸宝山。生子二:保、俊。

    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潞州,宋崇宁三年(1104年)为隆德府,

    金称潞州,元初复称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停用府名,仍称潞州。

    3《衡阳新吴堂谱序》:曰汉,居抚之宜邑,已科第显,汉生保。保生华,华生旻。旻生佑与伋。伋自宜黄徙金溪,前元时,曰桂芳,由金溪来任富州孔目,因家州之智林巷。

    4《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汉公:太公之子。讳汉,字昭明,一名小大郎,尊其号曰小太公。仕唐,授谏议大夫。迁居崇贤乡一都石麓峰。卒葬石麓仙山下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妣陈氏,赠夫人。寿七十有八。卒葬崇一都炮石里,今名龙潭骆驼卸宝形,癸山丁向。生子二:保、俊。

    5《丰城谱》:汉公仕唐任谏仪大夫,以科第显。值五季之乱迁往郭坊寨上修城拒寇,乡

       人称“寨上先生”。

    6《蕉岭谱传引》:小太公妣陈氏,复迁崇一都石麓山下。生子二:保、俊。

    7《涂氏史话》:“汉公,仕唐,授谏议大夫。娶陈氏。生子二:长保、次俊。”

    8《辨疑说》:允公娶梅氏,生汉。汉公因五代乱,由苍源迁郭坊寨上,修城防寇。乡人

       称“寨上先生”。娶陈氏生保,继娶裴氏生俊。

    9《桐冈涂氏》:允子汉,由苍源迁崇贤乡郭坊寨上之石麓峰。喜有地百顷,遂居之,名

       曰寨上,亦称石麓寨,寨为武备设施,用以御盗寇者也。生子二:长保、次俊。

    10《云阳涂氏旧谱序》:汉公字昭明。任后唐谏议大夫。迁甘棠待贤乡一都石麓峰。配陈氏,赠夫人。生子二:保、俊。

    11《高岭谱初修原序》明永乐五年丁亥涂顺书。载:汉字昭明。为谏议大夫。妣裴氏生保及俊。

    12《靖安谱》:汉公讳昭明,一名小大郎,行武一。授谏议大夫。时值五代之乱,于苍源崇贤乡郭坊寨上而定居。娶陈氏封夫人。生子二:保、俊。

    13《靖安谱传引序》:汉字昭明。仕唐为谏议大夫。娶裴氏。生子二:长保、次俊。

    14《滩溪谱》:汉公大小郎又因宜黄之苍源迁郭坊寨上。

    15《凤冈谱》:允公之子。名小大郎,字昭明,尊其号曰“小太公”,仕唐授谏议大夫,

    公迁崇贤乡一都石麓峰。殁葬石麓仙山下苍鹰伏兔形,辛山乙向。妣陈氏,赠夫人,

    殁葬崇一都刺源跑山里,今名龙潭骆驼衔宝形。癸山丁向。生子二:保、俊。

    16《凤冈谱历代簪缨总图》:允公子。授谏议大夫。

    17《长汀谱》:汉公名小大郎,字昭明,仕唐授谏议大夫,卒葬石驮里伏兔形司马蛇头所

        下,辛山乙向。娶陈氏。生子二:长保、次俊。

    18《台湾谱》:汉公名小大郎,字昭明,复徙崇一都石麓山下。娶陈氏。生子二:长保、

                            次俊。

    19《广东镇平县涂氏家谱传引》天运丁亥思程书:公妣陈氏,复迁崇一都麓山下,生保。

    20录于《浏阳涂氏族谱》:浏阳谱局谨识   大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岁孟秋月

           小太公复徙宜黄崇一都石麓山脚下,生二子:长保、次俊。

    21录于《松湖湾溪涂氏族谱》:皇清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  松湖支十六世裔孙鼎撰:

           汉公官谏议大夫,因五代之乱,由苍源居崇贤乡郭坊遂家焉。

    22《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二世祖小乙公,妣陈婆太生二子:长保公,次俊公。小乙公讳曰汉,复迁崇一都,石麓山脚下。公卒葬石蛇里,妣葬在剌元炮石里。小乙公长子保公之派。

    23五世祖《节公序》大宋开宝八年岁在乙亥:二世汉迁邑南关外十余里石麓峰上,未几则筑室于仙峰之下。

    24《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1994年柏涛撰:汉公名小大公,妣黄、陈氏,生二子:长保、次俊。

    25《浙江龙泉谱·风字号》:小大公讳汉。复迁崇一都石麓山脚下。葬于石蛇里伏兔形,坐辛向乙。娶陈氏,葬于刺源砲石裡,骆驼形。生二子:长保、次俊。

    26《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小太公讳汉,字昭明。为谏议大夫。因五代之变,由苍源同父避地南丰,后徙宜黄,复迁崇一都郭坊寨石麓山脚下而定居焉。葬于石蛇里伏兔形司马陀头所下,辛山乙向。娶陈氏,葬于刺源砲石裡,骆驼卸宝形。生二子:长保、次俊。

    27百顺堂《横江谱》:字昭明,行二,号海源。唐武宗时为谏议大夫。生唐穆宗长庆癸卯年二月十五日卯时。殁于光化庚申年十二月初三日巳时。葬宜黄地名伏兔形,辛山乙向。遗像像赞另载。娶陈氏。封夫人。生长庆癸卯五月廿一日未时。殁于咸通庚辰年九月初十日酉时。葬刺源砲石壘骆驼卸宝形。继娶裴氏,生太和乙卯年三月十五日未时。殁于天祐甲子年正月十二日丑时。与陈氏並葬。生二子:长保陈出、次俊裴出。

    28《明雷礼序》:汉生子二:曰保、曰俊。

    29《翁源谱》:名小大郎,仕唐授谏议大夫,妣陈氏,生子二:保、俊。

    30《台湾谱》湖北涂寿眉撰:汉公生子二:保、俊。

    31《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刺源砲石裡含伏兔形,葬汉公同配陈氏。

    32《四川南充营山谱》:小大郎:鄉贤之子。仕汉。号小大郎。娶陈氏,终葬崇一都麓山脚下,葬于石砲里伏兔形,辛山乙向。妣葬于刺源石砲里骆驼形。所生二子:长保字行安;次俊字行俊。


    【宜黄郡】允公第三世   【豫章郡】钦公第廿二世

    1、保公  

    《国谱》第三卷346页保公源流讨论。

    保公:汉长子。字宁夫,行龙二。居江西省宜黄县郭坊寨。封五郎。迁徙郭坊。今名涂

    坊。仕唐谏议大夫,节制使。歿葬悖山美女梳发形之地。娶陈氏,殁葬刺源炮石

    里先妣茔右。继娶詹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序文讨论》:

    保公:汉长子。字宁夫,行龙二。居抚州宜黄郭坊寨,今名涂坊。仕后唐谏议大夫,节

    制使。封五郎。殁葬崇一都悸山东源口,美女梳发形之地,壬山丙向。娶陈氏、

    继娶詹氏,殁葬刺源跑石里骆驼衔宝形阿姑墓侧,癸山丁向。生子四:长秀,次

    华、三僓、四贵。


    关于保公的有关事项讨论

    一、关于保公序文中居江西省宜黄县郭坊寨的“江西省”叙述问题讨论。

    在古代谱牒里序文的记载是有讲究的。每个上祖所在的年代,他的文字记载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如“省”字,在宋代以前的谱中很少出现;如“的”字,在古谱中几乎见不到。如果谱中出现“的”字,懂谱学的人就知道,这个序文不是祖上留下的,是后人添加的。

    笔者在保公的资料里,均没有见到记为“江西省”三个字,只记有“抚州之宜黄”。因此,笔者认为,将保公序文中“江西省”改为“抚州”符合保公时代的叙述。


    二、关于保公仕唐谏议大夫的年间讨论:

       依据《国谱》记载:保公仕唐为谏议大夫。笔者对保公的仕爵年间分析如下:

    ⑴、曾祖宏公生于公元836年,允公生于863年;汉公生于883年;保公生于904年。由于唐末最后一年是公元907年,保公只有4岁。因此,保公从上源流推算仕唐为谏议大夫是错误的。

    ⑵、依据保公之弟俊公,生于后晋天福公元936年分析,若保公在唐末公元907年以前仕谏议大夫,保公必须在公元887年以前出生,才能符合仕唐谏议大夫的条件。以此,保和俊兄弟间的出生时间相隔49年,不太现实。

    ⑶、在后梁壬午公元922年翁巨隅撰的《唐处士宏公墓誌铭》记载:“曾孙男,曰保曰俊”, 碑铭中没有记载保公的谏议大夫爵仕,而且,保公尚未生子。说明立碑时保公大约只有20岁左右,以922年上推,保公也只能生于唐末。

    ⑷、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

    保公:唐天祐元年甲子(904年)四月初四日酉时生。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八月初七日亥时卒。年五十八岁。

    上述四种推测保公在唐时任谏议大夫是不成立的。因此,保公应是仕五代后唐为谏议大夫,是比较符合实际。


    三、关于保公及夫人葬处问题讨论:

      《国谱》记载:保公葬悖山美女梳发形之地。

    1、《甘棠谱》:公葬悸山美人梳妆形。

    2、《靖安谱》:公卒葬悸山美女束发形之地。陈氏卒葬刺源。

    3、《凤冈谱》:公殁葬崇一都悸山东源口,美人袒发形,壬山丙向。妣陈氏、继妣詹氏,

    殁葬本里跑石里骆驼衔宝形阿姑墓侧,癸山丁向。

    4、《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公葬悖山,妣葬炮石里。

    5、《浙江龙泉谱·风字号》:公葬于季山美人梳妆形,壬山丙向。娶詹氏。葬于砲石裡塔边。壬山丙向。

    6、百顺堂《横江谱》:公葬悸山美女袒髮形,丙向。娶詹氏,葬砲石壘焓地。

    7、《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港西美女坦发地,葬保公。

    保公葬崇一都悸山东源口,美人袒发形,壬山丙向。不是悖山。妣陈氏、继妣詹

    氏,殁葬刺源跑石里骆驼衔宝形阿姑墓侧,癸山丁向。


    四、关于保公妣陈氏殁葬刺源炮石里“先妣茔右”问题讨论:

    《国谱》中记载的保公之妣陈氏葬在“先妣茔右”, 笔者认为,应改为“先母茔右”,

    或直接记为坟墓地名为妥。

    一般来说“先妣”是指保公的亡母,或保公的先祖母。而“先母”则不同。“先母” 是指己的母亲,上溯只有一代。“先妣”含义要上溯保公之母,祖母、曾祖母、高祖母:甚至很多世以前的高高祖母。

    这里摘录陈氏的葬处是有讲究的。如果,在涂氏宗谱中,若大多数族谱记载保公的元配陈氏记为“先妣茔右”,我们应当照谱摘录。由于在《宜黄凤冈谱》《福建长汀谱》等保公支谱中,都没有陈氏葬“先妣茔右”之记载。

    这里还有另一个方面的考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万一保公之母陈氏的墓记突然消失了,那保公之妻的墓记也随着消失了。因此,笔者认为,陈氏的墓记直接记为:葬崇一都刺源跑山里龙潭骆驼衔宝形。癸山丁向。先母茔右。


    五、关于《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称:讳保,安夫行第大郎是什么意思的个人认识。

    我们先看一看北京涂其立宗亲提供的《四川谱》记载:五代之乱,大一公名乡贤。棄南丰,迁抚州府宜黄县,地名崇一都,创业发派源流。子孙八世大经公续谱,宗谱自此而起。将“鄉”字为主,作三十五字派:“鄉、仕、行、字、应、潮、正、大、胜、光、四、雲、立、春、星、鄉、伯、仲、叔、秉、习、文、智、成、忠、家、兴、瑞、如、来、永、远、孟、显、玉。”造谱成册。乡贤祖子孙分派源流,枝枝节节,嫡派不能详述,且以大概言之,略将迁移祖宗世居省府州县地名。

    上述三十五个字派中,他谱记为宋代涂大经公创立,第一个字派是“鄉派为允公,名为乡贤。第二个字派“仕”为汉公,名为仕汉。第三个字派“行”为保公、俊公,保公名为行安,俊公名为行俊。第四代是“字”派……。依据这四个字派“鄉、仕、行、字”根本就不是派。

    《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三世祖保公,行安一公。《浙江龙泉谱·风字号》称:行安口。从这二个谱中保公行安一是存在的。

    从《低洲谱》中的“安夫行第大郎”,笔者认为,第一个安字,应是保公“行安一”,第二个夫字,应是保公“字宁夫”, 第三个字“行”应是第四世的行字辈,第四个字“第” 字,不能与前面的行字合并,否则成为“行第”, 第是指保公行第一,关于大郎即是允公。

    关于《低洲谱》中的“安夫行第大郎”,笔者认为,这是古代谱上留下的文字,但其中缺字或前后文字掉换我们不得而知。


    保公资料汇集

    1、《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保公:汉公长子。名三大郎,字宁夫,派第一。唐赠谏

    议大夫节制使。迁居本都郭坊即今塗坊是也。殁葬崇一都桂山东源口。美人袒发形,

    壬山丙向,娶陈氏、詹氏,殁葬本里跑石里骆驼卸宝形阿姑墓侧,癸山丁向。生子四:

    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2、《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汉公长子。讳保,安夫行第大郎。迁居崇一都郭坊即涂坊是也。殁葬本都悸山东源口美女袒发形,壬山丙向。妣陈氏,殁葬夫处。继妣詹氏,殁葬本都炮石里骆驼卸宝形,阿姑墓侧,癸山丁向。生子四:长秀陈氏出;次华、三僓、四贵詹氏出。

    3、《甘棠谱》:公葬悸山美人梳妆形。

    4、《梅头谱》:保公居崇一都坑上,殁葬悸山美女梳妆形,壬山丙向。妣詹氏,葬跑石里

       塔边。

    5、《蕉岭谱传引》:保公妣詹氏。

    6、《涂氏史话》:娶陈氏、詹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7、《桐冈谱》:保公字临夫。仍居石麓寨。为巽溪始祖。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

       贵。

    8、《甘棠谱》、《北望谱》称:陈氏、詹氏。

    9、《埔谱》云:迁居崇一都坑睦上。

    10、《云阳涂氏旧谱序》:字宁夫。妣陈氏、继妣詹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11、《高岭谱初修原序》明永乐五年丁亥涂顺书载:保字宁夫。娶陈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12、《靖安谱》:字宁夫,名三大郎,行龙二。由寨上迁郭坊即今南昌涂坊。妣陈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公卒葬悸山美女束发形之地。陈氏卒葬刺源。孙辈徙居江西各处各支皆公苗裔也。

    13、《滩溪谱》:保公居寨上。

    14、《涂氏家谱传引》:保公居宜黄寨上,为宜黄始祖。字定夫,行安一,封五郎。娶陈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15、《靖安谱源流序》:汉公长子。行龙一,字宁夫。迁郭坊,今名涂坊。妻陈氏继詹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注:依据奉新谱载:光公之孙俦公行“龙一”,杰公行“龙四”。保公“龙二”,俊公“龙三”。

    16、《凤冈谱》:汉公长子。名三大郎,字宁夫,派第一。唐赠谏议大夫节制使。迁居本

    都郭坊即今塗坊是也。殁葬崇一都悸山东源口。美人袒发形,壬山丙向,妣陈氏、继

    妣詹氏,殁葬本里跑石里骆驼衔宝形阿姑墓侧,癸山丁向。生子四:长秀,次华、三

    僓、四贵。

    17、《长汀谱》:汉公长子。字宁夫,名三大郎。唐授谏议大夫节制使。妣陈氏、继妣詹氏,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18、《广东镇平县涂氏家谱传引》天运丁亥思程书:保妣詹氏生僓。

    19、录于《浏阳涂氏族谱》:浏阳谱局谨识   大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岁孟秋月

           保公徙崇一都堘上,生四子:长透,次华、三僓、四贵。

    20、《广东大埔青溪涂氏家谱》:三世祖保公,妣詹婆太。生四子,长透、次华、三僓、四贵。保公行安一公,娶詹氏,生四子,迁崇一都,公葬悖山,妣葬炮石里。

    21、五世祖《节公序》大宋开宝八年岁在乙亥:三世保迁本里郭坊坑堘上。

    22、《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1994年柏涛撰:保公居宜黄。

    23、《浙江龙泉谱·风字号》:行安口。再迁崇一都石堘上。葬于季山美人梳妆形。壬山丙向。娶詹氏。葬于砲石裡塔边。壬山丙向。生四子,长透、次华、三僓、四贵。

    24、《龙泉涂氏宗谱世系图》:字宁夫,号行安。迁崇一都石堘上。葬于季山美人梳妆形。

        壬山丙向。娶詹氏。葬于砲石裡塔边。壬山丙向。生四子,长透、次华、三僓、四贵。

    25、《湖北仙桃五桂堂谱》:钦公十八世孙保,汉公长子。旧谱云保后居江西抚州府宜黄县,后裔蕃盛,并载有公分支系图,兹考而续之。生四子,长秀、次华、三僓、四贵。秀居豫章,华裔散徙福建。贵落籍黄陂详阁耳湖支谱。

    26、百顺堂《横江谱》:字定夫,行一,号磬石。生唐宣宗大中甲戌年(854年)七月廿四日辰时,殁于同光甲申年八月十七日子时。葬悸山美女袒髮形,丙向。寿七十一。娶詹氏,生大中丁丑年七月初三日巳时。殁于真明壬午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时。葬砲石壘焓地。生四子,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27、《明雷礼序》:保居宜黄,

    28、《翁源谱》:汉公长子。名三大郎。字宁夫。仕唐谏议大夫节制使。妣陈氏。生子

    四:长透、次华、三僓、四贵。

    29、《丰城甘棠老谱·塋墓记附山塘·先世祖塋》:港西美女坦发地,葬保公。

    30、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

    保公:汉公长子。封五郎,字定夫。行龙一。唐天祐元年甲子(904年)四月初四日酉时生。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八月初七日亥时卒。年五十八岁。葬悖山美女坦发形山,离坎向。配陈氏,唐光化三年庚申(90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丑时生,宋建隆三年壬戌(962年)九月二十日子时卒。寿六十四岁。葬剌源砲石里含,癸山丁向。生子四:长秀,次华、三僓、四贵。

    31、《四川南充营山谱》:

    行安:仕汉长子。名保。妻詹氏。终葬崇一都坑塍上,葬于美女握(缺发字)形。妣葬于石砲里,辛山乙向。生子四:长透、次华、三僓、四贵。


    2、俊公

    《国谱》第三卷346页俊公源流讨论。

    俊公:汉次子。行龙三,字秀夫。生后晋天福丙申年(公元936年)三月十二日卯时,殁

    于宋太祖淳化庚寅年(公元990年)五月十四日戌时。葬甘棠西岸墙外屋右基前即

    今下园附近。世居宜黄寨上。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因世乱自石麓马

    山迁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正信乡甘棠西岸,为甘棠始祖。娶颜氏早逝,合葬夫槨。

    继娶松罗熊氏。生后晋天福庚子年(公元940年)十二月十七日寅时,殁宋太宗雍

    熙乙酉年(公元985年)四月十二日巳时。葬曲江皮湖象鼻山。生子二:长晃、次

    朗。


    一、关于俊公的出生年间问题:

    依据《丰城甘棠谱》载:俊公生后晋天福丙申年(公元936年)。但据蒲田翁巨隅在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撰写的《唐处士宏公墓志铭》中记载:孙男一:汉。而曰“保”曰“俊”乃曾孙男也。在这一宏公墓志铭中,说明俊公在公元922年已经出世。依据俊公长子晃公,生于后周世宗显德戊午年(公元958年),父子之间相隔22年,也是符合衍传年间的。因此,《丰城甘棠谱》和《唐处士宏公墓志铭》所记载的俊公年间,两者记载可有矛盾。

    其次,依据《丰城甘棠谱》载:“保公仕唐谏议大夫”。

    唐末年是公元907年,以此上推保公20岁左右爵仕,应当在887年前后出生,才能保公在有“谏议大夫”的职位,而其弟俊公若生于公元936年,兄弟两人相隔49岁,不太现实。因此,俊公的出生年间尚需进一步的考证。

    依据《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俊公,在后晋丙申(936年)秋,由宜黄寨从丰城正信乡西岸。这里《衡阳新吴堂谱》指出936年是俊公迁甘棠的时间,并不是俊公出生年。此事由俊公后人确认。假若俊公真的生于936年,与保公的记载确实有跨一代年间。


    二、关于俊公的讳号问题:

    依据《奉新谱》、《丰城谱》《己巳涂氏族谱弁序》《靖安谱源流序》:均称为字秀夫。又据《凤冈谱》《靖安谱》称:讳宸夫。


    俊公资料汇集

    1《江西临川唱凯镇低洲谱》俊公:汉次子。行第二,字宸夫。自石麓峰之马山,迁居南昌府丰城县正信乡甘棠里之西岸,煙蕃十一余村,人文鼎盛,族聚剑邑。娶熊氏继妣颜氏。夫妇三人俱葬甘棠。生子二:长晃、次朗。其后子孙蕃衍以下未吊。

    2、《宜邑石麓涂氏重修源流世系》俊公:汉公次子。字宸夫,派第二。自石麓马山迁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正信乡甘棠里西岸。烟繁十一余村,人文鼎盛,族聚剑邑。妣熊氏颜氏。殁葬彼处。生子二:长晃、次朗。

    3《凤冈谱》:汉公次子。字宸夫,派第二。自石麓马山迁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正信乡甘

       棠西岸。妣熊氏颜氏。殁葬彼处。生子二:长晃、次朗。

    4《奉新谱》、《丰城谱》:俊公,汉公次子,行龙三,字秀夫,世居宜黄寨上。后周显德

    三年﹙956年﹚因世乱迁居丰城之甘棠西岸为甘棠始祖。生子二:长晃、次朗。

    5《北望谱》:俊公,生后晋天福元年。周世宗显德三年迁丰城甘棠西岸而家焉。生子二:长晃、次朗。

    6《松湖湾溪谱》:俊公由宜黄卜居丰城之西岸。生二子:长曰善仍居西岸,次曰素。

    注:《松湖湾溪谱》:缺晃公一代。

    7《己巳涂氏族谱弁序》:俊公字秀夫,于后周显德三年由宜黄石麓寨迁甘棠西岸,为甘棠支始祖。生子二:长晃、次朗。

    8《靖安谱》:讳宸夫,行龙三。生后晋天福丁酉年(公元937年)。娶熊氏,继颜氏。生子二:长晃、次朗。公自石麓迁丰城甘棠东岸各处与保公裔同徙。

    9《靖安谱源流序》:讳秀夫,行龙二。后周显德三年由宜黄石麓寨迁甘棠西岸,为甘棠支始祖。妻颜氏继熊氏。生子二:长晃、次朗。

    注:依据《奉新谱》载:“光公长子俦行龙一,次子杰行龙四。允公长子保行龙二,次子俊行龙三”。因此《靖安谱源流序》称俊公行龙二有误?

    10《滩溪谱》:俊公徙丰城之甘棠。

    11《唐处士宏公墓志铭》:蒲田翁巨隅撰于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岁在壬午秋月:问其名则曰宏,字希达。问其年则曰生大唐开成丙辰。得寿八十有六,巳于旧年九月九日寝疾而终。处士甫四十,值黄巢陷洪都,偕弟寅同避患而丰。驯之唐季之乱,复迁宜黄待贤乡之苍源。厥配翰林学士吴通微之孙女,有懿行,享春秋八十有二。齐眉偕老相继而卒。子男三:先、允、光。而允即大郎,府判也。孙男一:汉。而曰“保”曰“俊”乃曾孙男也。岁在壬午八月之辛酉,允等奉柩,葬于本乡长荫冈行龙壬坎山,丙离向。夫妇合槨。后梁龙德二年,岁在壬午秋月蒲田翁巨隅顿首拜撰。孤哀子允等立石。

    12《江州世义堂谱》明工部尚书雷礼撰:汉次子。徙丰城之甘棠,为甘棠始祖。生子二:秉权、秉衡。

    13录于《松湖湾溪涂氏族谱》:皇清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  松湖支十六世裔孙鼎撰:

       俊公由宜黄卜居丰城之甘棠西岸,生二子:长曰善,仍居西岸。幼曰素,登进士,任华容县令,择居东岸。

    14《孝感涂氏源流世系总序》1994年柏涛撰:俊公于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一925年),由宜黄迁丰城甘棠定居。娶周氏,生子二:长晃、次朗。

    15《浙江龙泉谱·风字号》:俊公,迁居福建泉州府各有家谱。

    16《浙江龙泉谱·世系图》:俊公,字逸夫。娶李氏,迁居福建泉州府。

    17《明雷礼序》:俊徙丰城之甘棠,为甘棠始迁祖。俊之幼子秉衡居于茶园巷,复迁建昌

    之新城。

    18《台湾谱》湖北涂寿眉撰:汉公次子。迁丰城之甘棠,为甘棠始祖。

    19衡阳新吴堂谱卷三历代系图齿录:俊公:汉公次子。字伟夫。行龙二。后晋丙申(936年)秋由宜黄寨从丰城正信乡西岸。殁失。葬本居屋右。配颜氏、继熊氏。殁失。葬曲江皮湖山。生子二:长晃、次朗。

    20《四川南充营山谱》:行俊:仕汉次子。名俊。娶李氏。迁去泉州去。

    关于《【宜黄郡】 允公世系源流研究 》的评论
    涂念雅(tuny)  2019-07-17 14:51
    思贤先生;劳苦功高。此文很有参考价值,老夫谢谢。 [回复]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