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公告
  • 动态
  • 纪事
  • 涂氏家谱
  • 谱迅
  • 机构
  • 大事
  • 宗彦贤达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宗亲联系
  • 名录
  • 相册
  • 寻亲
  • 谱牒家乘
  • 谱序
  • 祖像
  • 字派
  • 家族建筑
  • 村落
  • 宗祠
  • 祖陵
  • 涂氏产业
  • 企业
  • 人才
  • 广告
  • 网站事务
  • 留言
  • 投稿
  • 链接
  • 涂姓史话
  • 源流
  • 传说
  • 文化
  • 涂氏宗祠
  • 宗祠
  • 祭祀
  • 记录
  • 相关链接
  • 百科
  • 贴吧
  • 预留
  • 关于本站
  • 宗旨
  • 历程
  • 联系
  • 热门搜索:涂氏宗祠
    当前位置: 首页 涂姓史话 涂氏源流 客家涂姓迁徙历史研究

    客家涂姓迁徙历史研究

    发表:涂洪贵(aappt21)   发表日期:2009-02-01   浏览次数:   【加入收藏夹】
        客家涂姓迁徙历史研究
    涂洪贵
     
    罗香林《客家源流考》等记述,“客家是中国汉族里的一支,他们的先民,就是因为受了边疆部族侵扰的影响,才逐渐自中原辗转迁到南方来的。”他在客家孙、李等四十姓氏族谱源流,列举了“涂”姓。《客家姓氏——涂》说:“不过,过去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涂姓和大多数姓氏一样,当初也是从中原搬迁来的,不是土生土长的。”1客家学者记述了“客家人”的由来和列举了涂姓是客家人的历史依据。
    从晋代以后,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变革战乱,客家涂姓和我国其他客家人的命运一样,经历了四次大迁移运动,给老百姓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凄惨的,重大的。客家涂姓的先民为了生存,在长达一千五百年里,辗转迁移江西客家祖地,福建,广东和“大本营”。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川五省成为我国客家人的主要繁衍生息聚居地。
    涂姓是“客家人”,只能说涂姓中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主要依据:在移民迁徙中,继承和发扬了客家涂姓的源流和世系传承;涂姓先民在东晋南渡后,经历了“客家祖地”、 “大本营”的历程;保持了客家语言和民俗文化的特征,但他们仍然是涂姓的后裔。
    一、晋代涂钦是我国东南涂姓之祖,是客家涂姓的始祖,是“扈跸南迁,功盖成邻”的有功之臣、是涂姓历史上的第一位载入史册的人物。
    涂钦,字文思,生于公元246-337年,三国“曹魏时期”。祖籍:安徽淮南寿春。籍贯:山东济南。晋仕“大将军”,(?)封爵“新吴侯” (今江西奉新县)。据《江西省志》载:“涂钦梦于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享年九十一岁。御葬于丰城县三十二都侯岗。”2
    钦公一家在汉代、三国曹魏时期,置身于官宦世家,衣冠仕族。他的曾祖父涂恽,汉代经学家,申宪大夫,太保,封为郡公。祖父涂蒙,荆州别驾”。父,涂朝玉,三国曹魏时,山东济南府尹。其子涂宠,仕晋中散大夫,丹阳太守。其孙涂成,仕晋员外郎。3
    《中国古代史》记述:“西晋统治集团,不但皇室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代
     

    1)引《客家姓氏——涂》成都龙泉洛带古镇《江西会馆》展出资料。                        
    2)(3)引《涂氏族谱》、《涂氏宗亲网》

     
    大官僚,连一些大臣和高级官吏,也大多出于东汉,曹魏以来的世家大族,他们通过九品中正制,在政治上享有法定特殊权利。”1涂姓历史悠久,汉、晋以后,名臣显儒代不乏人,如汉代五经博士涂希胜。护国大将军涂云。谏议大夫涂惮等。涂钦、宠、成三代服务于“两晋”时代,定居豫章后,理所当然享有“特殊权利”。据有关资料记载,涂姓在汉、晋历史上就成为我国江东、东南的盛族。
    钦公在“两晋”王府干了一辈子,但在晋代“史籍”上只有新吴侯爵位,他的个人生平历史活动、官职确是一个“谜”?他在晋代的官职,各地《旧谱序》记述的官职多且乱。有“国家近卫掌军”“大司马将军”“总督兵马上将军都元帅”等他似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但从四份钦公“勅命”的记述的年代,职务内容,各不相同,它的真实性有待研究。有句名言“层垒起来的历史是虚假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关记载钦公史籍,有可能燬于晋、唐时代的战乱了,涂姓在唐代的仕臣不但被害的较多,而且“惨遭寇火,谱文残阙”,“迨东晋末,妖贼奸臣,竞起作乱,生民流漓,乡村焚燬,宗谱灰烬,残缺失秩,虽有古老传闻,无复有议修者。”2,后期宗亲在修谱时,有可能对钦公在晋的仕职,按他当时的地位和工作情况,采取不准确的猜测或推理方法,各地传抄对钦公记述那些仕职头衔的史实依据不足,有进一步核实的必要。
    个人看法,还可以根据晋文帝对钦公封爵新吴侯的诰命“扈跸南迁”词中的“扈”、“ 跸”两字,可能与钦公职务相关。
    “扈与跸”两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注解:“扈(音户)”——随从、扈从。“跸(音毕)”——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与帝王行止有关事情。 “扈跸”一词,就是帝王的随从,负责行住、安全、保卫工作。从晋元帝诰命“扈跸”一词推理,钦公的军职是晋元帝的贴身随从,有可能是“大将军”之类的武职,但也只是猜测,有待历史查证。
    《旧谱序》云“至我皇有名钦者,以供奉新吴侯。永嘉三年,胡乃乱华,石勒为寇,钦则随晋南渡,出镇豫章,故以豫章为郡。”3钦公在建五元年诰命云:“惟钦戳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成邻,勋在社稷,封钦为新吴侯。”4“钦公率部队对入侵者刘曜,石勒进行抗击,保护了晋王公贵族和民众的南渡,并与王导等文臣,北方仕族,南方仕族,于公元317年,拥力瑯琊王司马睿在健康即位” 5
    记述了涂钦在随琅琊王司马睿抵抗入侵者和护驾晋元帝王位,勅封为新吴侯,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1)引《中国古代史》上537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
    2)(3)(4)(5)引《涂氏族谱》、《涂氏宗亲网》
     

     
      二、涂姓第一次迁徙,自晋末至隋唐的600多年,由于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内迁中原,迫使中原的汉族南迁
    涂姓祖先,是北方中原众多家族“举族渡江避难”的家族之一。“自永嘉以后,举族渡江避难,散处四方,遂去土为涂。”(原姓改涂)1谁在组织涂
    姓南渡?当时只有钦公和其子宠公,在晋元帝王朝任职,随司马睿“扈跸南迁”的同时,为维护宗族自身利益和安全,他们理应是本宗南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此时钦公年近花甲,由其孙涂成组织宗族南渡的。“成乃继先志于建邺,乙亥,举江东大族迁豫章涂舍村”2后钦公一家定居豫章涂舍村、新吴的冯川、石麓等地。东晋南迁之后,客家涂姓人口繁衍发展很快,主要分布在江西宜黄、丰城、万载、新建、黎川、进贤、全南等地。
    涂姓在唐、宋以后,繁衍发展于江西以南和福建以北等地。经过数年的休整和调理,加之晋元帝的《给客制度》的特权安抚和保护,涂姓很快恢复了元气。“客家这个‘客’字,是沿袭晋元帝诏文所定的《给客制度》。其后到了唐,宋政府簿籍乃有客户的专称。这个制度的制定与衣冠仕族有直接利害关系,就其主旨是为着南渡流民,而是安抚南渡仕族。”3到了唐代涂姓人口繁衍,发展很快,在唐代为官的较多。“人口上万,家上千烟,传仕唐者三百余人”4不亚于当年江东的盛族派式,而且人才辈出。
    据《广东大埔涂氏源流》一个宗支记载,唐至五代就有仕臣二十余人。(5涂晓,唐代中散大夫,江州刺史,以廉能著称,号为金声玉色君子。涂伯嘉授资德大夫政治上卿、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封上国柱。涂元琛为豫章刺史,授正议大夫,特进上国柱。
    涂宏在唐僖宗年间,精武略、受将令出镇洪州,封为石麓公。唐僖宗御赐有“文封石麓公侯第,武赐新吴将相家”的御楹联。涂文师与弟文政募捐继穷,穿井济旱民感其德,立祠奉祀“涂公祠”。“九子一女十知州”。“家声远自江洲大。”6等佳联,佳语传世至今,都是赞扬客家涂姓南渡后的名人精粹,而这些历史人物,都是钦公的后嗣。
    三、第二次自唐末至宋代,黄巢农民起义和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涂姓仕唐宗亲伤亡惨重,迫使客家涂姓从第一次南迁到江西以南,闽西,再次迁徙到福建、湖北、浙江等驻地。
     
    1(2)(4)(5)(6)引《涂氏族谱》、《涂氏宗亲网》
    3)引叶杨《客家散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技研究中心《客家文丛》
     

    奈中叶(唐代)惨遭寇火,而谱文残缺,及至于今,人口上万,家上千烟
    其散居他邦者无论,即桑梓者各树门墙”1所说的寇火,指黄巢战乱的劫难。众多的宗亲,为了躲避义军的烧杀,掠夺,寻求生存,只好逃跑他乡,没有跑的,各家在高墙的围房内躲避自卫,从闽西,福建各地至今保存的各种土屋围房的历史文化遗迹,看到客家祖先为预防北方匈奴的侵犯自我保护所作的努力。
    客家涂姓的第二次为躲避战乱,和对敌抵抗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大。涂钦十九世后裔宜黄始祖允公(即大一公)同父宏公为躲避黄巢战乱,从宜黄迁移到南丰。允公宗支的后裔,十六世六郎公以下,瑧、讲、香、大郎、四十八郎等祖公,为躲避战乱,他们迁移赣县南州村,福建长汀县丹溪和涂坊,赖坊等地。2
    据史籍记载:公元879年名唐代的黄巢和王仙芝两支反唐义军,后因王仙芝战败被杀,义军全部由黄巢领导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义军在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齐’,黄巢自称皇帝,以尚让等为宰相,组织中央政权。规定唐朝官员三品以上停职,四品以下留任,镇压了一批大贵族,大官僚。并派专使赴各地招降藩镇,扩大势力和影响。”3涂姓一部份仕族,官员有可能也在其内,而被镇压。北宋涂大经,在一百年以后的“谱序”说:“传仕唐者三百余人,及阅士籍为中散大夫曰晓,上国柱曰琛二子而已。所谓知而不详者皆缺而不叙,法山谷也。”4上述列出唐代有名仕臣,生死存亡不得而知,从大经公这句隐悔词语可以猜测,很可能按照“大齐”的王法,包括涂姓在内唐代三品以上的仕臣,要是没有逃跑的,多是被杀害。没有被杀的,处置到边远山区流放或关起来,即所谓“法山谷也”。因为“大齐”的口号是“平均”,仕族是不能存在的,涂姓有可能在唐末结束了仕族的存在。
    四、第三次自宋末明初,蒙古族继续南下,迫使江西,福建的客家涂姓迁移至广东,湖南,湖北,陕西,安徽和台湾等地。
    福建长汀县涂大郎的后裔,“四十八郎与兄十八郎公,因‘元季鼎沸’自丹溪迁移至广东潮州,海洋县恋州都清溪村。复迁三河浒子村住,四十八郎生二子,长仁德,次仁宏,仁宏即四七郎公也”5`
    仁宏公后迁移至广东镇平县黄沙坝,为镇平(今蕉岭县)涂姓始祖。二世庆福生德成,德贵,德贤。其中德成公生乐安,乐安之子五世守中生八子;明、声、聪、俊、宽、厚、盛、谟,后称广东镇平县的涂氏“八大房”。八至十代人口发展很快,于是出现人多地少,生存空间有限,只好向镇平县以外发展。其中“八
    1)(2)(4)(5)引《涂氏族谱》、《涂氏宗亲网》
          (3)引—余继林《中国古代史》(青年版)30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9月版                 
     

    大房”后裔迁移到横江、肇庆、永安、麟山、雷州、江口等地,一部分返回江西等地
    “十八郎与弟四十八郎迁入于初期同住潮州,海洋县清溪村,十八郎生长德胜,次德光。其中德光生三子,四十郎,五十二郎,百十二郎,四十郎迁大埔,其后裔迁到平远、石正安仁为始祖。贵宁迁梅县石赖为始祖。明正德年间,因遭兵燹之乱,吾祖思谅公,迁移皋南敬业,公迁移肥西,择其上清水秀民间风墩原卜所居焉。至季之时惨遭兵燹谱序残缺,别有各分详考。”1
    “八大房”的幺房:谟公的三子:瑸、珮、琚和其后裔迁移到广东的河源、翁源、英德等落业。后迁移到了台湾,是“早期迁台的涂氏族人,迄今已历七八代。”他们是“广东蕉岭县(即原镇平县)迁台者,多居住在苗粟散佚,屏东内埔,高雄美浓,新竹美西,北埔,台东县,花莲县等处。多聚族而居,人口颇众。仅广东蕉岭涂仁弘()家族迁台者,现已达千户之多。屏东内埔,苗粟两地均介有守中供祠,春秋祭祠相当隆重”。2后期大房明公的孟贵,玉琳的后裔;五房宽公的玉风,汝勇的后裔;七房盛公的玉宽,怀九,怀朗的后裔,迁移去了台湾。(地址不详)
    “八大房”迁入陕西的涂姓后裔有下列各房:长房明公的孟贵,孟富的后裔;六房厚公的汝元,汝谐的后裔;五房宽公的道信,锡淡的后裔;七房盛公的玉殿,汝士,汝灵的后裔。
    迁移到湖南等地的后裔有:长房明公的孟富,玉宏,孟贵,玉琳,玉宝,怀朗的后裔和七房盛公的玉宽,怀朗后裔迁移到浏阳;大房明公的孟贵,玉琦后裔;二房:声公的朝政,朝志的后裔迁移到万载;大房明公的孟贵,玉琳的后裔迁移到新昌;三房聪公的瑛公后裔迁移到平江;五房宽公的永发,永煌后裔迁移到萍乡。3迁入湘南的原因,可能与与明代皇帝朱元璋消灭陈友琼在南方称帝有关。战后“朱元璋对曾友持陈友琼的地方,实施了消灭政策,于是这上千里地带的城市,乡村不是被屠城,便是逃亡一空。原居民消灭之后,才有江西人大力填补进末,形成这么一代客家人的居住带”5 上述的客家涂姓也同时迁入了湖南。
    五、第四次明、清政权变革,四川遭受战争灾难,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清政府采取了移民措施,客家涂姓卷入了“湖广填四川”大迁移的浪潮,走出了广东江西、客家人的“大本营”,迁入了“天府之国”——四川,走向稳定发展富裕之路,结束了漫长的迁徙生活。
    1)(3)(4)引《涂氏族谱》、《涂氏宗亲网》
    2)引《涂姓史话》涂俊华,涂乃登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5)引谭元亨《客家新探》100页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平远县,和从广东迁出的湖南衡阳、浏阳,江西等地的客家涂姓原“八大房”中的“六大房”十三世以下的后裔,共二十支,三十四人,分别迁入了四川省所属的中江,绵阳,德阳,三台,冕宁、西昌等地。
    其中,中江县二十人,占了半数以上。落业在中江县,主要集中在龙台,永安,清河,集风,玉兴,双石,太和,永太,石泉,回龙、临江、兴隆等地。
    客家涂姓“六大房”入川先祖1(不含广东平远)
    长房:涂明后裔:14世涂定猷、涂定琮、涂定旋、涂定瑶、涂定光;
    15世涂伯进、涂伯相;16世涂学存。
    二房:涂声后裔:14世涂延亮、涂延启。
    三房:涂聪后裔:13世涂仕琳、涂仕贤,涂仕松;14世涂永白、涂永连、涂永朝、涂永先、涂永常、涂永英、涂永秀、涂永斌、涂永汉、涂永辉;15世涂淑仁、涂淑义、涂淑礼、涂淑栋、涂淑樑、涂淑杉。
    五房:涂宽后裔:13世涂怀云、涂怀宁。十四世涂定硕、涂定宝。
    六房:涂厚后裔:11世涂汝谐、涂汝元之子(名字不详)。
    七房:涂盛后裔:入川先祖不详(其后裔21世涂思觉和其子现住龙台镇)
    入川先祖多数是“由粤迁蜀”,其中有“由粤迁楚,由楚迁蜀”和“由闽迁蜀”。他们都是广东镇平五世祖涂守中的后裔。(注:不包括涂姓从其他宗支入川的)
    入川的原因:客家涂姓在移徙广东的五百年里,生息繁衍了后裔十五代,先祖的居住地又是山多地少,出现了地狭人稠,原有的土地资源,劳动所获不足供用,早已向外拓展,寻求生存,入川发展是很好的时机。入川的原因:“公届贫屡,闻四川土沃人稀”,“要其原,无非为生家计与子孙谋焉。”2
    涂永隆一家五口,“由粤迁楚,由楚迁蜀”,加之“公届贫窭”,在入川途中,经湖南浏阳烟竹坑时,永隆公已年近七十,旧病加重,拖累又大,经济困难,其子,淑仁、义、礼只好就地“寓居佃耕”,解决当时一家生存和为父治病问题。数年后,永隆公在异乡去世,向李家讨要了一块地安葬,凄惨地处理好后事。雍正四年,淑仁和母林氏一家四口,又继续起程入川。“淑仁公昆季,乃奉母林氏来川,於潼川府所属中江县、邑南之都家堰(今太和鱼池村)佃业而居”3
    寓居佃耕”,是入川先祖初期,为了解决生存,安居落业,寻求积
    资金的有效办法。涂姓先祖入川的时间,是在清政府《招民填川诏》的
     
    ­­
    关于《客家涂姓迁徙历史研究》的评论
    涂岩(TUyan)  2009-07-19 18:02
    [回复]
    发表评论 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还未注册?
    您还未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天下涂氏网 tushi.cn Powered by TuShiCms 主管单位:天下涂氏网管理委员会
    站长:涂秋亚 常务站长:涂卫富 涂道明 副站长:涂恒强 涂伟中 涂建有
    涂氏QQ群1:5086881(已满) 群2:8530384(已满) 群3:4771128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闽ICP备09026995号